个人中心

沿河人大:着力“六个创新” 实现“六个更加”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沿河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以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为契机,着力“六个创新”,实现“六个更加”,推动实现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履职管理,工作运行更加规范

立足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骨干作用和人大干部的关键作用,2022年以来,制定了《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规则》《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办法》《人大常委会代表接待日制度》《乡镇人大工作规则》《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指导规则》《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办法》等,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人大街道工委的领导,加强对全县人大工作的统筹。在《贵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颁布前,制定了《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对每个人大街道工委任命了5名兼职委员。建立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一委两院”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立法咨询专家库。设立立法联系点。建立《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正向激励机制》。全县人大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联动履职合力增强。



创新监督方式,监督质效更加明显

立足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和依法监督,2022年以来,制定了《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规则》《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三问一评”办法》《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述职测评办法》。形成以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为重点,以主任会议听取专题报告为补充,以人大专门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听取专门汇报为辅助的听取报告监督体系。对重点工作实行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以专题会议形式,每年开展一次专题询问。列出法律法规条文,每年对5件左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完善执法检查与专题调研的不同运作方式,坚持召开执法检查动员会和执法检查组全体会议,坚持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作执法检查报告。制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处理办法》,制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专门公文版头,规范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加强对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的任前考核与任后监督,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向人大常委会写出供职报告。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两院”有关人员,每年向人大常委会写出履职情况报告。人大常委会每年对一家机关的任命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决定重大事项,作出了《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和《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强同纪检监督的贯通,制定了《纪检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调办法(试行)》。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逐渐形成,人大监督的刚性不断增强。



创新民主渠道,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立足发展层级全覆盖、领域全覆盖、周期全覆盖、链条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公民全过程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在决策前、决策中与决策后都体现公民的参与,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工作规则》,从2023年起,县和乡镇两级全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在人代会上由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当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由人代会作出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的决定。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立街道议政代表大会制度的决定》,分别确定每个街道议政代表的名额和结构,指导街道制定《街道议政代表大会章程》,全县4个街道全部建立议政代表大会制度。议政代表大会会议由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召集,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每年举行两次会议,人大街道工作有了具体的载体和抓手,使15万多名街道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和具体体现,补齐了街道群众民意表达制度短板。全县人民代表大会、议政代表大会“双代会”同步运行,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双代表”同时履职,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创新履职平台,代表作用更加彰显

立足加强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在每个乡镇(街道)建立代表联络站的基础上,2024年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务服务联络站,设置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征集意见箱,由人大常委会直接运行管理。每周二安排两名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每月14日由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牵头,组织人大代表、“一府一委两院”领导人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集中研判。政务服务联络站形成了五项工作职责、六项工作制度、七项会商机制、八项监督任务、九项来访须知的“56789”运行体系,为代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搭建了履职平台,为人大工作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把联络站建成党的政策“宣传站”、社情民意“观察哨”、化解矛盾“减压阀”、群众冷暖“连心桥”、政务服务“监督岗”、增长知识“大课堂”、代表活力“加油站”,促进了“两个联系”。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提出立足“四履职”、实施“五走进”、开展“六行动”,推动全县15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在高质量发展中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创新建议办理,代表履职更加主动

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是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式,是每次人代会的重要内容。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直接影响到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积极性。立足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在坚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牵头督办重点建议的基础上,从2024年起,设立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每年按300万元左右由人大常委会安排,从代表建议中确定实施项目及其金额,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组织实施,由人大组织进行评估验收。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的设立,助推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使更多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关键小事”得到及时解决,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创新机关建设,干部作风更加务实

立足“四个机关”的定位,持续加强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干部队伍。以党内集中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学法周课堂、普法月讲堂、用法季议堂“三堂并开”法律素养提升活动。培育机关文化,提出人大干部“三个不能”(不能以“人大工作不可能包打天下”为由,选择轻松安逸;不能以“人大不可能解决具体问题”为由,选举评功摆好;不能以“自己不可能升职加薪”为由,选择懒散躺平)、“五不五做”(思想不滑坡,做头脑清醒的明白人;学习不放松,做人大业务的内行人;工作不落后,做脚踏实地的实在人;作风不漂浮,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自律不越界,做遵纪守法的规矩人)、“六个一”(一法不犯,一纪不违,一责不怠,一言不错,一事不误,一日不闲)。建设文化墙、图书室、读书角,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人大干部政治思想觉悟显著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效果更加明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围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提出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沿河人大正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坚持持续发力,立足更好履职,争取更大作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