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乌当实践 乌当区首次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
2月19日,在乌当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各代表团投票现场,人大代表们严格按照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带着人民的心声和意愿审慎选择,依次在票箱里投下自己庄严而神圣的一票。一张张选票,饱含群众的一个个期待,更融入了代表们一份份厚重的履职情怀。这是乌当区首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人大代表投票方式,决定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本次会议对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了差额票决,确定了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17个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等10个项目为乌当区2025年为民办理的“十件民生实事”。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不仅是一项制度创新,也是实现民生实事由过去的‘政府提’转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验’的全新探索,更是一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冰表示。通过区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密切配合,严格把好项目征集和提出、审议和票决、实施和监督六个关口,推动形成各方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切实提高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会前,区人大代表们积极开展走访调研,通过进社区、访民情,深入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仅收集到第一手民生需求信息,更为票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区人大代表纷纷表示,民生实事项目票决让群众在民生实事的决策和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更加贴近民心、反映民意、汇集民智,真正实现“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代表票决,倾听“民声”定“民生”。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指导全区各乡(镇、街道)在全市率先建立民生实事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代表)票决制,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乌当实践取得实效,得到上级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贵阳市乌当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在积极探索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办法》明确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步骤,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明确了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的职责任务,要求区人民政府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并向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通报,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的民主决策和有效执行。
“过去,一直是政府决定要干哪些事,现在推行了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由人大代表根据民意投票表决民生实事项目,变为由人民选项目、政府来实施的‘由民作主’,实现了政府‘干的事’与群众‘盼的事’精准对接,这就是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区人大代表李刚投出选票后激动地说。(来源: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熳 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