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五抓” 做到“五好” 全力推进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阵地。
2021年7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贵州省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年多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积极为国家立法贡献毕节智慧、毕节力量。
“近年来,我们采取‘五抓五好’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作用,助力国家和地方立法更好倾听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仕飞说道。
图片2024年12月4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仕飞带队调研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七星关区德溪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工作开展情况。
抓责任落实,把工作平台搭建好
市级扛起“龙头”责任。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汇报7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设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34个,着力搭好工作平台。
县级承担“领头”责任。县级人大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参谋作用,配合开展好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工作,收集整理辖区内部门单位、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为上级人大反馈意见提供重要参考。
乡级发挥“探头”责任。按照“六有”标准,在乡镇街道设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19个,定期开展立法信息收集、法律法规宣传及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
抓队伍建设,把各方力量调动好
优化队伍配置。市级设立法律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建立基层立法信息员、宣传员、咨询员“立法三员”队伍708人,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60人,夯实工作力量。
强化学习培训。完善“请进来+走出去”机制,通过以会代训、外出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24次,扎实在强化“学”、认清“责”、履好“职”上下实功,不断提升业务素质。
实化反馈激励。对立法意见建议被吸收采纳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扬鼓励,颁发荣誉证书26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我的建议得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吸收采纳,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还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就职于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杨静梅说。
抓言路拓展,把社情民意收集好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根据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任务,因法而异、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立法三员”积极收集立法信息1200余条并向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确保收集的意见建议成为科学立法的重要参考。
集中座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召开座谈会204次,邀请相关部门、立法咨询专家进行研究。深入乡村、企业等访谈16000余人次,广泛收集意见。“通过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座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提出建议。”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居民赵崇平说。
基层群众与专家学者相结合。深入乡村与群众交流10000余人次,使“高大上”的立法更接地气、更聚民智。注重发挥“智库”“外脑”作用,针对不同法律法规草案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提供咨询意见1000余条。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姜桢祥说:“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给我们提供了参与立法的途径。”
云端互动与现场征求相结合。线上通过毕节人大网、毕节市人民政府网等媒介征求法律法规草案修改意见21次,线下通过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立法意见和社情民意。
抓制度创新,把立法意见提炼好
建立领导召集机制。明确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作为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的召集人,要求参会单位或人员围绕征询提纲提前调研、梳理对策、提出建议。
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注重征求对象的差异性,涉及部门的,重点围绕执法程序、禁止性条文和法律责任设置的合法性、合理性征求意见;涉及基层群众的,重点围绕草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征求意见。
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完善立法意见采集台账、社情民意收集台账、法律法规实施跟踪台账,适时组织法律法规草案涉及的部门、利益相关者和立法咨询专家等进行会商研判。
三年多来,先后就矿产资源法、贵州省消防条例等38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上报600余条,获已公布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吸收采纳。“冰雹是西南地区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破坏性极大,需要加强防御。”在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意见建议时,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赵洪叶提出的建议得到吸收采纳。
抓功能延伸,把为民宗旨践行好
当好法律法规传播者。注重征求意见向“普法”延伸,开展普法宣传100余场次,发放相关宣传册30000余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
当好法律难题解惑者。注重征求意见向“释法”延伸,发挥立法咨询员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当好矛盾纠纷调解者。注重征求意见向“司法”延伸,将收集立法意见建议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参与化解婚恋、土地等矛盾纠纷186件,积极助力基层治理。
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立法“小平台”助推民主“大气象”,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新答卷。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并作经验交流,工作情况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等媒体宣传报道,非洲葡语国家议员研讨班走进毕节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对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进行点赞。
“我们将持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质增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傅立勇说,下步工作中,将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让立法“金点子”有效转化为治理“金钥匙”,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管用的民主实践平台。(作者: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张毅青 罗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