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奋进新征程 “双岗”建新功——2024年乌当区人大代表履职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24年,乌当区人大代表立足代表岗位和本职岗位,积极履职建言、服务人民,通过践行“双岗建功”,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五美五活”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全区人大代表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俯下身子倾听民声,坚持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乌当区人大代表的风采。

“作为人大代表,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才能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乌当区人大代表,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王金华说。


乌当区人大代表王金华(右一)接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王金华是一名连任多届的老人大代表了。在履职期间,他一方面抓企业发展,一方面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听取民意、反映民情。王金华聚焦提升城市治理质效,提交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职工饮用水并网建议》《以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为契机,优化新天城区红绿灯设置,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建议》等,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落实;同时,他还积极帮助残疾人就业、捐资助学、助力村级经济组织发展。


乌当区人大代表陈凯(右三)在东风镇良种场社区与群众商讨修缮文化活动场地


与王金华一样,既来自企业,又是一名人大代表的陈凯,不仅关注企业经营发展,还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陈凯是乌当区人大代表、贵州嘉弘工业园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履职期间,他积极响应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关于“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号召,在立足本职岗位上,他不仅攻克了新能源退役动力蓄电池的梯次利用难题,还推动移动“城市矿山”的研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在立足代表岗位上,他深入群众家中,访民情、知民意,通过“地企”结合,共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修缮东风镇良种场社区文化活动场地;个人与公司共同出资70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孩子上学、帮助困难群众维修危房等;同时,还解决东风镇部分群众就业问题,其中25人为参战伤残老兵亲属及子女。他也因此,获评为贵州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贵州省“爱国拥军模范”以及贵阳市第三届“最美退役军人”。2023年,他还被评为年度优秀区人大代表。


乌当区人大代表陈莉君(右)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


乌当区人大代表,龙广路街道新都社区居委会委员、社区网格员陈莉君说:“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一名社区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要把老百姓所思、所求、所盼传达给党委政府,做好基层‘传声筒’,当好群众‘代言人’。”

陈莉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社区,她是信息采集员、政策宣传员、社区服务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员,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居民们的支持和信任。在履行代表职责时,她积极为群众发声,将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形成代表建议,推动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文化服务站建设、安全隐患排查等,进一步增强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乌当区人大代表余盛惠组织召开蔬菜展示及农训基地拟落地竹林村的民主协商会


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盛惠,是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她的目标就是要带领乡亲们创富增收。余盛惠是竹林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全村资源情况、市场条件十分了解。履职以来,她立足村情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大力发展杨梅产业,帮助种植户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带动全村群众60多人就业;主导成立“1+1”村集体经济混合制公司,因地制宜,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将闲置的校舍和农房改造为民宿,预计年净利润10万元,村集体分红5万元;引入贵州宏开源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到村里投资发展生态渔业,投产后经营总收入预计可达800万元,可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

过去一年,乌当区人大代表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自岗位上,以民生为笔、实干为墨,用一条条建议意见、一份份审议监督、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次次调研履职,书写为民履职、助力发展的民主答卷。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担当创造新未来。接下来,乌当区人大将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不断引领代表们走进田间地头、城市社区、企业车间一线,倾听民声、聚集民意,尽心竭力依法履职,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个个精彩的履职故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