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 突出“五抓” 做到“五好” 全力推进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和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毕节,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基层实践正在立法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1年7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也是贵州省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年多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切实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载体,向上级立法机关上报立法意见建议600余条,积极为国家立法贡献毕节智慧、毕节力量。

“近年来,我们采取‘五抓五好’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作用,一条条反映民意、汇聚民智的意见建议,乘上‘国字号’立法‘直通车’直达立法机关,推动国家和地方立法更好倾听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愿。”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仕飞说。


抓责任落实,把工作平台搭建好

始终把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格局、压紧压实责任作为“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保障。

市级扛起“龙头”责任。专题听取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情况汇报7次,及时研究部署联系点建设运行中的重大事项和有关工作。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创新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强化设点布局,设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34个,着力搭好工作平台。

县级承担“领头”责任。县级人大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参谋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做好立法调研、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建议等工作,畅通立法意见建议反映渠道,收集整理辖区内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为上级人大反馈意见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乡级发挥“探头”责任。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组织队伍、有工作制度、有履职活动、有档案资料、有必要设备的“六有”标准,在乡镇街道设立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19个,充分发挥乡级人大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中的作用,定期开展立法信息收集、法律法规宣传解读以及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


抓队伍建设,把各方力量调动好

始终把提升队伍素质和履职水平作为“建优”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支撑。

优化队伍配置。市级设立法律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组建立法咨询专家库60人,扩大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县级构建以县级人大常委会领头、有关部门参与意见建议征求的工作格局,畅通“上传下达”工作渠道。乡级组建基层立法信息员、宣传员、咨询员队伍708人,不断夯实工作力量。

强化学习培训。完善“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机制,通过以会代训、外出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学习培训24次,着重在强化“学”、认清“责”、履好“职”等方面下实功,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确保收集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保持“原汁原味”,为立法提供更多实质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实化反馈激励。对立法意见建议被法律法规吸收采纳的单位或个人,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寄送感谢信26份等方式进行表扬鼓励,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我提的建议得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吸收采纳,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还专门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我还会再接再厉,努力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杨静梅说。


抓言路拓展,把社情民意收集好

始终把广开言路、创新意见收集方式方法作为“建实”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渠道。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根据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任务,结合法律法规草案的特点和内容,因法而异、因地制宜制定征询方案,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三员”积极收集立法信息1200余条并向市人大常委会反馈,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分类汇总研判后进行上报,确保收集的意见建议成为科学立法的重要参考。

集中座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采取召开座谈会、专题会24次等方式,发挥民主集中优势,邀请相关部门、立法咨询专家对法律法规草案进行研究。深入乡村、企业等基层一线面对面访谈16000余人次,广泛收集人民群众、企业家、人大代表等方面意见。“通过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座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提出立法建议。”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居民赵崇平说。

基层群众与专家学者相结合。深入乡村与群众交流10000余人次,使“高大上”的立法更接地气、更聚民智。注重发挥“智库”“外脑”作用,针对不同法律法规草案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提供咨询意见1000余条。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姜桢祥说:“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给我们提供了参与立法、表达诉求的途径,让我们的意见建议直达立法机关。”

云端互动与现场征求相结合。打通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求的“云端”与“实地”的桥梁,线上通过毕节人大网、毕节市人民政府网等网络媒介征求法律法规草案修改意见21次。线下通过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实地收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收集立法意见和社情民意。


抓制度创新,把立法意见提炼好

始终把领导召集、分类征集和会商研究作为“建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抓手。

建立领导召集机制。发挥人大主导立法的作用,建立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召集人制度,明确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作为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的召集人,要求参会单位或人员围绕征求意见提纲提前调研、梳理对策、提出建议,切实提升征求意见建议的专业性。

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注重征求对象的差异性,涉及部门的,重点围绕执法程序、禁止性条文和法律责任等征求意见建议。涉及基层群众的,重点对法律法规重点条款内容、实用性等征求意见建议,切实提升征求意见建议的全面性。

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完善立法意见采集台账、社情民意收集台账、法律法规实施跟踪台账,分类收集、归纳、整理立法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适时组织法律法规草案涉及的主管部门、利益相关者和立法咨询专家等进行会商研判、提炼,切实提升征求意见建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年多来,先后就矿产资源法、贵州省消防条例等38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上报600余条,获已公布法律法规不同程度吸收采纳。“冰雹是西南地区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破坏性极大,需要加强防御。”在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意见建议时,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赵洪叶提出的建议得到吸收采纳。


抓功能延伸,把为民宗旨践行好

始终把作用发挥、功能延伸作为“建活”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重要举措。

当好法律法规传播者。注重征求意见建议向“普法”延伸,把立法同普法结合起来,通过媒体、基层立法联系点等载体,采取赶集天普法、重要节日普法、法治讲座普法等形式,开展各类普法宣传100余场次,发放相关宣传册30000余份,生动讲好立法故事、传播民主好声音,激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热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积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当好法律难题解惑者。注重征求意见建议向“释法”延伸,将善做群众工作、熟悉一线执法、善于化解矛盾纠纷、具备法律实务经验等方面人员,及时吸纳为立法咨询员,发挥立法咨询员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优势,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当好矛盾纠纷调解者。注重征求意见建议向“司法”延伸,将收集立法意见建议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感谢陶营村基层立法联络站帮助我们调解地界纠纷的问题,让我们从归于好。”2024年2月24日,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村民赵传刚、何光明到陶营村基层立法联络站反映双方的地界纠纷,联络站联络员、乡人大代表蔡瑶及时对双方解释疏导,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立法“小平台”助推民主“大气象”,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毕节实践的新答卷。连续两年参加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会议并作经验交流,工作情况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贵州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宣传报道,非洲葡语国家议员研讨班走进毕节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对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进行点赞。

“我们将持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质增效,牢牢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傅立勇说,下步工作中,将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让立法“金点子”有效转化为治理“金钥匙”,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使基层立法联系点真正成为管用的民主实践平台。(作者:张毅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