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小站点”开启服务发展“大篇章
在县人民法院,一间特别的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墙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立体标语格外显眼,一旁挂着的照片和锦旗,定格着得到案结事了当事群众的欢心笑颜,诉说着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这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首创在县人民法院设立代表特色联络站,发挥着人大代表在助力司法公正、护航法治为民、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作用。
搭起“连心桥”,阵地前移纳民意
特色联络站建设初期,县人大常委会筹集资金30余万元用于站点建设,为明确驻站人员,精心选聘了有法律资格证书的各级人大代表18名进站履职。为便于解决群众矛盾纠纷调解,还邀请部分乡镇人大主席驻站接访。该站建成后主要负责诉前调解、提出司法建议等工作。特色联络站实行“2+3”办公制度,即两天轮岗接访,三天带案下访,通过面对面协调处理涉案当事群众的法律问题,化解双方矛盾,助力司法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松桃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驻站代表开展走访
今年1月,临近过年,一场经济纠纷给家住松桃县城的小卖部老板杨某某带来了不小困扰。“马上就要过年了,太平某山庄的龙老板还欠5000元的调料钱没有支付,我的小卖部还急等着这笔钱进货,这真急死人了。”案件起诉前,这起经济纠纷转交给驻站代表龙秀海调解。“群众事,无小事”,听闻此信息,龙秀海立马动身,找到当事人双方,经咨询后发现,原来该山庄早已转手他人,只不过工商登记还是龙某某名下。了解事情原委后,龙秀海当面向龙某某普及法律知识,让其了解小卖部给山庄供应调料,是对山庄进行的,从法律角度应该由山庄法人来垫资。龙某某了解后,态度十分平和的承诺先行垫付资金。为促进案结事了,龙秀海又主动联系上转手人,协调双方解决了调料资金,既解开案件“法结”,更解开彼此“心结”,达到了罢案息访的目的。
“代表进站履职、开展民意接访,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特别是开展阵地前移,主动下沉一线的创新模式,到民情民意反映集中的地方收集群众建议,不仅拓宽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渠道,也让代表服务群众有了具体抓手,通过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感受到代表解决问题的真情实意。”进站常驻代表曹欢同志在面向采访记者时介绍到。据统计,县人民法院自设立特色代表联络站以来,通过加强便民服务、分流司法案件,加强议事交流、调解矛盾纠纷,共接待涉事群众132人次,实现罢案息访277件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问题432条,“解”出了温度、“调”出了速度,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
化身“润滑剂”,多元解纷纾民忧
特色联络站建设是基础,用好是关键。我县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针对此情况,特色联络站驻站代表在开展带案下访的过程中,结合“八五”普法规划,采取“汉语+苗语”双语释案说法,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松桃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服务乡镇产业发展
“用苗语进行宣传普及,乡亲们感觉特别亲切,也更愿意听,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法律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正在正大镇薅菜村进行普法宣传的人大代表杨胜英告诉记者,这一贴心举措,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依法办事的氛围也日益浓厚了起来。
“通过以案释法、以案宣法,促进群众主动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今年4月,一起民事纠纷使驻站代表曹欢记忆深刻:商某和张某系朋友关系,2023年9月,张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商某借款5000元,借条约定每月20日偿还利息,但至今仅偿还利息300元,商某多次催收未果,故依法提起诉讼。虽然涉案金额较小,但驻站代表第一时间了解基本情况,耐心倾听双方诉求,找出矛盾症结。好在当事人双方都是通“法理”的人,经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解开心结,达成调解协议。
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特色联络站组织立法、执法、司法等多行业人大代表强化诉调对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变“矛盾上行”为“源头化解”,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次纠纷化解的成功,都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次加固,让生活的烟火气更加温暖、安心。”曹欢感慨道。
为民服务,行胜于言。一组数据见证了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以来的变化:深入集镇、村寨、学校、厂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州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法律法规70余场次,普法受众达到2万余人次;排查矛盾纠纷121件次,调解矛盾纠纷72件,并全部当场化解,调解涉经济类案件21起,涉案总金额达24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由32.5%上升到67.8%,诉讼增量持续下降,受惠群众满意度持续增高。
守好“监督岗”,司法清明树公信
“代表特色联络站,为人大代表提供了参与司法的工作平台,让人大监督与司法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唐静娴介绍说。县人大与法院加强合作,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联合出台实施了《加强诉源治理的决定》,通过特色联络站的诉前调解,与司法部门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了诉前化解348件。
松桃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司法监督也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通过特色代表联络站在案前调诉、案件办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人大代表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效推动案件的公正高效解决。针对多元化解社会纠纷,县人大监察与司法委向县人民法院提出:“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向县教育局建议:“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针对法治为民,向县司法局建议“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力度,关注‘一老一幼’等弱势群体。”...一条条代表建议,凝聚着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对司法主体公正司法、执法为民、高效便捷的美好期盼,相关司法单位接到代表建议后也一一认真办理,努力回应群众的司法期盼。
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作为民事案件当事人的特殊主体一直是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难点。驻站代表积极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加强与当事特殊主体的沟通交流,督促政府部门依法履职,发挥守法示范作用,带头讲诚信、树新风,有力推动了特殊主体案件办理工作。自联络站建成以来,先后办理涉特殊主体案件15起,涉案金额达2780余万元,协调解决了部分烂尾工程。
特色联络站的成立,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打牢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是对现有纠纷解决机制的有益补充,为多元解纷机制注入了全新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法治效果、实践效果。这一创新不仅拓展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新阵地”,更探索出一条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路径”。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将继续肩负使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切实用好联络站“小切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助推器”作用,为维护稳定和谐发展大局持续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供稿:松桃自治县人大 麻南林 陈薇 高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