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荔波山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与云雾缭绕的瑶山古寨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通讯员 乔啟明 摄(贵州图片库 发)


在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为引领的荔波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月1日至5日,荔波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8.13%,旅游综合收入3.019亿元,同比增长17.56%。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荔波县各部门通力合作,千方百计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玩环境的不懈努力。其中,也包括荔波县人大。

近年来,荔波县人大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制度优势,不断在汇聚民声民智、守护民族文化、服务景区发展中主动靠前,助力推动各项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搭建民声民智平台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旅游事业中的作用?

荔波县人大常委会的回答是:设立旅游文化代表联络站,搭建民声民智平台,汇聚助旅发展智慧。

近年来,依托瑶族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毗邻小七孔景区的区位优势,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在4A级景区瑶山古寨写生部落内设立旅游文化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代表提供邻近的履职场所。同时,通过定期开展“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开展代表联络站活动,收集各类助力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先进管理模式,推动代表工作与旅游发展相互融合。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人大代表、瑶山民族小学副校长蒙利府进驻旅游文化人大代表联络站后,将瑶族文化融入校园教育,开设瑶歌、猴鼓舞、陀螺、瑶族蜡染、刺绣等兴趣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民族文化小传承人。每逢旅游旺季,组织孩子们在景区的精彩表演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大量游客观看,为景区增添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据统计,2024年以来,旅游文化代表联络站共计收集代表建议10余件,分别接待内蒙古、浙江、湖北、吉林、榕江、三都等省内外各级人大考察团300余人次,荔波旅游文化代表联络站通过不断完善内部设施、丰富活动形式等内容,进一步从履职场所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前哨”阵地。


  守护传统民族文化

结合荔波近年来旅游发展的优势,荔波县人大常委会鼓励县域内具有民族文化特长的人大代表和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带头表率的作用,动员周边留守妇女、失业人员参与民族技艺学习。

同时,加强同政府人力部门沟通联系,不定期组织开办民族技艺手工培训班,让更多群众参与马尾绣、布依蜡染、瑶绣、竹器编织、民族手工画等手工技艺学习。在守护好民族“指尖技艺”的同时,将“指尖技艺”转化为助民增收的“指尖经济”。

荔波县人大代表何茂春,作为布依族布艺传承人,创立“布依布然”品牌,参加广东时装周“山海黔蓝”主题非遗时装联合秀,让民族文化走上时尚舞台。同时,还开展传统手艺培训,带动3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近年来,荔波县有6名人大代表带动周边群众200余人从事各类传统民族文化工作,开办各类民族技艺培训班5期,参训群众达200余人。


  融入服务景区治理

在茂兰喀斯特景区体验峭壁攀岩、地心探险、洞穴溜索,在瑶山古寨观看《瑶山·瑶人》实景演出、品尝美味瑶王宴、参与竹编等制作非遗工艺品……近年来,除了小七孔热门景点,荔波县推出的“小众旅游”也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

如何融入服务景区治理,助力当地旅游环境发展?荔波县人大结合小七孔、茂兰喀斯特、瑶山古寨等景点客流量状况,在旅游高峰期,充分利用代表志愿服务队和“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等,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景区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围绕荔波旅游发展存在的短板,重点关注群众关心、问题突出的代表建议,及时转交人民政府办理,改善旅游发展短板,不断提升荔波旅游环境。

今年以来,荔波人大共计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景区服务、游客接待等工作400余人次,解答游客咨询5万余人次,交办人民政府办理相关代表建议20余件。

此外,针对景区周边存在的停车难、环境卫生等问题,瑶山乡人大代表们针对梦柳小镇停车难问题,深入开展问题调研后,提出规划新建停车场的建议,推动乡政府新建临时停车场1个,新增停车位300个,有效缓解了景区周边停车压力。

凝聚人大力量,擦亮文旅名片。荔波县人大用实际行动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贡献了人大智慧与力量!(记者 任莉 吴文珑 通讯员 莫敬朗 覃家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