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书写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台江县台盘村“村BA”活动现场。 通讯员 蔡兴文 摄


在贵州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黔东南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2023年5月1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乡村旅游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这一条例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黔东南州传统村落发展的前行道路。

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村舍俨然,整洁的道路与青碧的溪水相映成趣……走进台江县红阳村,《条例》的实施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曾经闲置的民房如今已焕然一新,变身成为极具特色的民宿。云村公司利用10栋闲置民房和学校进行改造,打造出118张床位的民宿群,还在红阳万亩草场修建了星空云宿,4个球形星空帐篷与6个云顶帐篷点缀其间,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之地。登鲁村也不甘示弱,5栋闲置房屋经过改造,新增13张床位,吸引着八方来客。这些变化不仅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更让当地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实现了增收致富。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推动“四措保障”“五强化”等创新举措,为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查”知底数,州和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评估登记,建立数据库,为科学规划开发奠定基础。“二建”强基础,建强人才队伍,培养专业人才;建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在红阳万亩草场景区,交通道路的升级改造,让游客能够更便捷地抵达;景区内部步道、栈道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游览体验。“三动”促发展,宣传推动、特色带动、赛事撬动三管齐下。环雷公山马拉松、龙舟赛、村级篮球联赛等民间赛事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让传统村落成为热闹的旅游胜地。

以台盘村为例,“村BA”赛事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游客。台盘村已相继举办承办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村BA”球王争霸赛等1000余场次,“村BA”品牌热度持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曝光量累计超910亿次。这一赛事不仅带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还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

“四融”助升级,融入特色产品、医药康养、创意体验和品牌打造,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在施洞苗文化旅游景区,民族文化剧本杀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红阳村将米酒、刺绣等民俗项目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

“五强化”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资源分布做好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强化生态和文化保护传承,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服务和产业发展升级,规范经营行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宣传和品牌建设推广,提升城市知名度;强化制度和体系建设保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制度支撑。这些举措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迈上新台阶。

如今,通过民宿与乡村文化、自然风光、体育赛事等深度融合,台江县民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消费,激发了乡村旅游活力,拓宽了居民增收路子,推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以红阳村为例,2024年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约86万元,与2023年度相比,游客增加约50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增加34万元,增幅65.38%,直接带动老百姓受益46万元。

随着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的临近,黔东南州的传统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在这个以“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为主题的旅游日里,黔东南州将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古朴的传统村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以及热情好客的村民。

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的实践,是基层人大在“文旅+”领域的成功探索。通过立法保障与创新举措,实现了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幅画卷正在黔东南大地徐徐展开,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美好图景。(记者 陈莉 通讯员 王瑒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