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孟关乡场有个“民情摊”——人大代表“摆摊”近两年,成为收集民意的“常设窗口”
6月28日,又是一个赶场日,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群众王永刚开车来到乡场,没费太多力气就在路边找到了停车位。
孟关乡场是贵阳周边最大的乡场,十里八乡的群众都爱来逛,这里烟火味足、人流量大。巨大的流量也带来了“停车难”。“赶场停车难,找不到停车位,有时还要被贴罚单。”今年3月,趁着赶场,王永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问题反映给了“民情摊”。没想到,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王永刚口中的“民情摊”,是孟关乡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实施的“民情民意收集点”。“很多群众来赶场都习惯顺道问问话、办办事,但孟关赶场是周六,正巧政府部门不上班,诉求常扑空。”花溪区孟关乡人大主席陈勇说,瞄准这一痛点,2023年,孟关乡人大主席团设立了“民情民意收集点”。“初衷就是想破解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难题’。”陈勇介绍道,人大代表通过摆摊,和赶场的群众唠家常、听民声、纳民意,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群众联络代表的双向互动。
一张桌子、一本台账、一群代表!
2023年6月3日,“民情摊”就这样在孟关乡场“简单”“出摊”啦!这个“摊位”与众不同:“摊主”是人大代表,摊位上只有“民情台账”。陈勇说,“民情摊”以“群众赶集、代表收音”为主题,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并建立健全“收音”“转音”“回音”等制度——
常态化“收音”。孟关乡组织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利用赶集日,以村(社区)为单位,轮流安排3至5名人大代表“摆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的优势,收集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
制度化“转音”。代表对收集的群众意见诉求进行认真核实、分析整理,加强研判,及时反馈至乡人大主席团,由乡人大主席团按照职权范围转送相关部门办理,并督促办理落实,以办理成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规范化“回音”。用心用情回应群众关切,在收到有关部门对群众建议、诉求的答复或办理情况后,乡人大主席团及时向选民群众反馈建议、诉求办理落实情况,对一时无法办理的做好解释说明,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得益于高效运转的“三音机制”,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及时回应。去年,因为雨量较往年更大,改貌村回迁小区幸福家园排水不畅,造成多辆车辆被淹。群众把这一民生难题反映到“民情民意收集点”。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孟关乡人大代表在花溪区人大的帮助下,联系协调花溪区平台公司、区水务局等单位,通过加粗排泄管道的方式,在今年雨季来临之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翻开“民情摊”的台账,每一页都写满了民情与担当——
2023年6月3日,群众反映集镇车辆乱停乱放,接待代表何明华,已落实;
2024年2月3日,群众反映希望政府多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近就业,接待代表岑琳,已落实;
2025年3月8日,群众反映赶场人流量大要加强民警巡逻力度,接待代表张清兰,已落实;
……
每一个“已落实”的背后,都是民意的“落地生根”。据统计,“民情摊”设立以来,累计收集到群众诉求建议140条,涉及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市场管理、经济发展、文教体卫等方面。截至目前,已落实办理117条,推进落实办理23条。
“民情摊”的成功实践,催生了更高的追求。陈勇说,目前,孟关乡正在筹备在孟关乡场临街门面选择合适点位,将“摊位”升级为“门店”,构筑人大代表常态化听取民声、汇聚民智的平台,使其成为倾听民意的“常设窗口”、服务群众的“贴心驿站”、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前沿阵地”,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强劲的基层实践动能。(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