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建议解民忧!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公交复运记
“嘀——嘀——”6月30日清晨,一辆贴着“33路”标识的公交车缓缓驶入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台,等候多时的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盼了大半年,这趟公交总算回来了!”村民王大叔搓着手,第一个登上车,车厢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声笑语。这一幕,标志着牛场乡石龙村、兴家田村群众期盼已久的33路公交正式恢复试运行,而这背后,是一份来自人大代表的民生建议,串联起政府部门为民解忧的“加速度”。
时间回溯到2024年,随着原区级33路公交停运,石龙村、兴家田村瞬间成了“公交盲区”。这两个依山傍水的村落,原本靠着33路公交与外界相连,如今线路停运,村民们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以前赶场天,我骑着三轮车拉着蔬菜去集镇卖,来回要一个多小时,遇上雨天路滑,别提多危险。”村民李大姐提起过往直摇头,“现在好了,公交通了,我早上摘的新鲜辣椒,赶早班车就能送到菜市场,卖个好价钱。”
交通不便不仅困住了村民脚步,更让乡村旅游“卡了壳”。石龙村依托生态资源开发的云雾山徒步项目、田园民宿等,原本计划吸引周边游客,却因交通问题频频遇冷。“有游客打电话说想来住几天,但一听说没公交,开车又不熟路,最后都打了退堂鼓。”村支书无奈地说,“农产品运不出去,游客进不来,好好的资源愣是成了‘摆设’。”自33路停运后,群众反映强烈,“恢复公交”成了家家户户念叨的心头事。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履职的方向。”区人大代表莫永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利用走访农户、参加院坝会的机会,挨家挨户收集意见。“这些问题看似零散,核心都是交通梗阻。”莫永刚意识到,恢复33路公交是破题关键。他多次实地勘察原线路路况,与村民、村干部座谈,测算客流量,还专门咨询了交通部门专业人士。掌握了详实数据后,莫永刚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完善公交车网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第27号)。
“这份建议字字句句都是百姓心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孝友翻阅建议时感慨,“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6月18日,舒孝友带领区交运局、城维集团等部门负责人直奔牛场乡石龙村,召开现场调度会。院坝里他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原公交站点现状,不仅提出恢复线路,还细化了运营时间、站点设置、票价优惠等具体方案。当场敲定“一周内启动线路规划,两周内实现试运行”的时间表,“必须用最快速度,把群众的‘心病’治好!”
调度会一结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民生攻坚”迅速展开。区交运局联合城维集团重新勘定线路走向,优化站点布局,最终确定33路公交从白岩出发,经石龙村、兴家田村、大山村、牛场乡集镇,直达区公交枢纽,全程设31个站点,票价执行惠民标准。
6月30日正式运行当天,33路公交车穿过绿意盎然的田野,驶向群山环抱的村落,车身上“爽爽贵阳·品质白云”的标语格外醒目。据悉,33路公交试运行后,区交运局将根据客流情况动态调整班次,下一步还计划开通“乡村旅游专线”,串联起牛场乡的生态景点、采摘园和民宿集群。“交通是乡村振兴的‘血脉’”舒孝友表示,“我们将以这份建议为契机,持续完善农村公交网络,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条公交线路的恢复,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更像一根纽带,串起了村民的致富梦,连通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让牛场乡的青山绿水,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