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点点微光 聚而成炬 ——榕江县仁里水族乡三位人大代表抗洪救灾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6月的榕江,遭遇罕见连续强降雨,一周三次汹涌的洪水无情地席卷了全县80%的区域。老城、新城、社区、街道、校园尽成泽国,家园被淤泥、垃圾与积水交织围困,数万群众亟待救援。

危难时刻,仁里水族乡的三位县、乡人大代表——吴倩、何品则、吴文科挺身而出,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日夜奋战在清淤救灾最前线。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在暴雨洪流中汇聚成一道守护家园的坚实堤坝。


暴雨“逆行者”  重建“排头兵”

榕江县人大代表、仁吉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倩,是暴雨洪流中最坚定的“逆行者”。6月23日晚,暴雨倾盆,险情迭出。灾情就是命令。吴倩率先垂范,紧急组织村干部分组排查地灾点和低洼地带。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水,逐户敲门劝离,雨水浸透裤脚也浑然不顾。在她的坚持下,深夜成功转移3户5名群众。

当次日洪水漫灌榕江县城时,吴倩的心紧紧揪着。她第一时间发动村民捐献蔬菜,并组织妇女连夜清洗了800斤新鲜蔬菜,火速支援灾区。得知县城物资运输车辆紧缺,她毫不犹豫,拉上丈夫临时组建了一支“夫妻运输队”,冒雨驾车将蔬菜送往忠诚后勤保障点。

在抵达满目疮痍的县城时,面对遍地淤泥和堆积如山的垃圾,她和丈夫没有片刻停歇,立即在物资发放点通宵达旦地搬运物资。次日天微亮,她又不顾疲惫,带领本村村民奔赴重灾区场坝街投入清淤战斗。狭窄的街道弥漫着刺鼻的腐臭,吴倩与村民们埋头苦干,挥舞铁锹一寸寸清理着厚重的淤泥。“只要群众安全,我们再累也值!”她沾满泥浆的脸庞上,写满的是责任,点燃的是灾后重建的希望之光。


群众“主心骨”  救灾“定海针”

作为县人大代表、摆赖村党支部书记,何品则在乡亲们心中,是危难时刻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和“定海针”。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6月23日晚,他同样带领村委成员迎着暴雨出击,兵分多路排查风险隐患,对独居老人和低洼住户重点关照,直至凌晨完成5人的安全转移。

24日,县城告急的消息传来,何品则心急如焚。他迅速在村微信群内发出重建号召,“报名声”瞬间此起彼伏。他立即组建队伍,携带工具直奔灾区。在淤泥堆积严重的古榕名苑小区,何品则沉默不语,只是埋头奋力清淤。当得知他自己位于县城的出租房也被洪水淹没,同事劝他去看一眼时,他却坚定地拒绝了:“我的损失和群众的相比,微不足道!”从25日开始,他连续带队进行高强度清淤工作,用沾满泥浆的双手为居民一寸寸疏通生命通道。看到外地支援队伍的到来,他深受感动,更以此激励村民:“别人这么远都来帮我们,我们更要拼命干!”他的无畏担当与无私奉献,深深感染和凝聚了全村力量,形成了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家园“多面手”  使命“急先锋”

乡人大代表、换届村党支部书记吴文科,在洪灾中化身“全能战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清淤战士”,是“物资转运员”,更是心系群众的贴心人。

洪水退去,古州六小校园内淤泥堆积,课桌椅东倒西歪。为了让孩子们早日重返课堂,吴文科与党员志愿者们连续两天奋战在校园,铁锹铲泥、徒手清理杂物,黝黑的脸庞上汗水混着淤泥,却干劲十足。在富民社区街道,面对“淤泥山”,他带头冲锋,肩扛铁锹奋战一线。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主动上前帮扶;铁锹不够用时,他毫不犹豫徒手清运垃圾,直至街道恢复畅通。当工业园区仓库堆满爱心物资时,他又化身“搬运工”,肩扛矿泉水、手提消毒液,与年轻志愿者们并肩作战,“抢”时间卸货数十吨,只为让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救灾期间,吴文科心中还牵挂着生病需要照料的小孙女。他每天匆匆陪孙女输完液,便强忍不舍,告别孩子的挽留奔赴一线。“爷爷去帮更多人,忙完就来陪你。”这句对孙女的承诺背后,是一个人大代表在小家与大家之间的毅然抉择。他用实干的汗水,践行着对人民的承诺,也赢得了群众由衷的赞誉。

洪水肆虐,方显代表本色。吴倩的果敢坚毅、何品则的无私忘我、吴文科的勇于担当,他们的身影印证着:人大代表不仅要在人代会上建言献策,更要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这不仅是“点点微光,聚而成炬”的生动写照,更是暴雨过后最温暖人心的光芒。(全媒体记者 阙忠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