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激发人大代表新作为,赋能基层治理建新功——贵阳市花溪区人大常委会“三连招”助推代表“双岗建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基层是社会治理重心所在,花溪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号召,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三连招”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打出护航基层高效治理“组合拳”,代表们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展风采、显担当、出新绩。


建机制,经纬相连“统起来”,代表“双岗建功”有方向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元联动、双向沟通、收处并行”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人大代表助力基层治理方向准、任务清、要求明、有回音,与部门形成良性联动互补。横向建立部门“多元”联动机制。建立区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公检法司、区法学会等部门常态沟通联动机制,适时调研、调度、开展集中活动,找准人大代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着力点。在两清两改两治理中,人大代表们争当“四员”,黔陶乡人大代表将“两清两改两治理”有关工作编成山歌顺口溜、拍成宣传视频,提升群众知晓率。纵向健全人大“双向”沟通机制。完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例会等制度,区、乡两级人大常态化“双向沟通”,活动在共推中深化,信息在互通中互享,问题在共议中解决。建立群众建议“收办”并行机制。出台《花溪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处理规程(试行)》,推动破解闭会期间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困境,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处理机制,以意见建议办理之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孟关乡建立健全“收音”“转音”“回音”的“三音”机制,已收集涉及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市场管理等方面群众意见建议140余条,动态处理110余条。


三结合,联系群众“活起来”,代表“双岗建功”全覆盖

以代表履职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创新组织形式,扎实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一线,引导代表深入群众,听“牢骚”,化纠纷,收集群众“沾泥土”“带露珠”的意见建议。“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群众意见‘码’上提,代表建议马上办”,“全天候”收集意见建议,打破“8小时工作制”限制。平桥街道人大工委制作“有事码上找我”人大代表联系卡,有效推动代表实体联络站(室)与网络化、开放式的“线上站(室)”并列运行。“系统内外”相结合。整合人大系统内外各类资源平台,持续探索“代表联络室+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室+综治中心”等模式,扩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半径,拓展意见收集渠道。贵筑街道人大工委将代表联络室与网格治理女子劝导队、骑行先锋相结合,巩固拓展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成果。“固定流动”相结合。探索形成“群众赶集,代表收音”“阳光代表520”等代表联络站“流动”运行模式,打破“固定场所办公”限制,化群众上门“点单”为代表出门“接单”,有效延伸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触角。清溪街道人大工委将人大代表比作灵活便捷的小板凳,探索“小板凳议事会”,将活动地点搬到群众身边,人大代表们走进社区院落、楼栋单元、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场所,与群众共话共商共议。


强述职,聚合治理“实起来”,代表“双岗建功”出新绩

把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纳入代表报告履职情况重点内容,代表们在各自行业、领域用心用情用力,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群众优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以人大代表履职之能,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之效。办理了一批民生实事。焦垚、班明魁、陈婷婷等代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推动民生实事妥善解决,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开展防溺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宣传教育,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房屋处漏、学生出行难、赶场停车难、环卫设施建设等80余件民生小事、难事,化解了家庭、邻里、小组等各类纠纷110余件。凝聚了一支治理队伍。冯莹、陈飞燕、洪偕昊等代表们,通过“代表联络室+”“人大代表+”等多种模式,聚合法律工作者、警务人员、网格员力量,壮大基层治理队伍。溪北街道的人大代表积极策划,整合社区群众力量,分领域组建共驻共建联合会、自管会联合会、楼宇园区联合会、工业企业联合会、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核心参与者,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吕钢、蒋和荣、汤正彩等代表由点及面,领题调研,《花溪区太阳能路灯管理办法》《青岩古镇共治委员会管理机制》《说事会议事规则》“民主金点子”奖励机制等一批制度机制应运而生;《贵筑街道村(居)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关于夜郎谷景区周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提升的建议》等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出炉,为党委、政府决策,举一反三解决领域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区人大代表张荣萍就城市乱摆摊的问题领题调研,提出《关于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辖区乱摆摊问题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推动规范流动摊贩经营,助力市场繁荣,在解决民生难题与维护城市形象中取得“双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