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人大:问诊基层医疗难题 部门亮成绩晒计划
“我县在规范村卫生室和村医管理方面到底拿出了什么实招?老龄化、服务弱等问题怎么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提问靶向明确。
“我们出台专门监管制度,处罚不手软;确保村医‘四险’及补助到位,公卫经费40%直达个人;四年培训超千人,今年计划再补充至少30人。”卫健部门负责人回应掷地有声,并指出村医老龄化与服务能力薄弱仍是痛点,承诺未来每年招聘不少于15人,统一配送药品、配备基础设备,强化待遇与监管。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为另一焦点。“医保如何真正撬动分级诊疗,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
“支付改革是关键杠杆!”医保局负责人亮出数据:乡村医保支付额已达2183万元,服务人次增长最高超12%,有效引导资源下沉(县派骨干268人次);控费减负效果显著——居民就医费用下降6.03%,累计减负2536万元,药品耗材集采均价降幅超60%。面对跨省就医报销比例低(仅30%)的难题,负责人坦言核心在于提升基层信任度与服务能力,已通过统一县乡村用药目录保障供给,下一步将深化支付改革、优化病种管理,强化“三医联动”。
近日,县人大常委会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询问。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围绕群众最关心、基层最现实的难题,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抛出一个个直指核心的问题。
看似简单的提问,其实是县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居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个直击要害的问题,将基层医疗痛点摊开在阳光下。
“我县医共体建设真能打通看病‘最后一公里’?”委员追问下,县卫健局亮出2019年成为国家试点以来的“成绩单”:通过体制机制、管理运行、服务模式“三个一体化”建设,县域就诊率超90%,基层诊疗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医疗费用降幅超8%。
但成绩背后仍有机制障碍、人才短缺及信息化短板待解。卫健部门随即铺开“施工图”:2025年将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3个;优化“五大中心”及双向转诊;强化公卫责任与村卫生室提质——目标明确: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到百姓身边。
“如何拴心留人,让人才扎根乡土?”面对核心关切,人社局与卫健局联合应答:县医院与中医院完成千余人岗位整合;2025年公开招聘专技人才67人,人才引进签约22人。更关键的是——在医共体内建立动态薪酬体系,落实“两个允许”及院长年薪制,赋予分配自主权。
“中医药服务是否真能便民?”答案写在数据里:全县建成乡镇中医馆15个,80%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服务占比三年飙升16个百分点至36.58%。但人才短缺、设施落后仍是瓶颈。下一步将定向招录中医人才、创建示范中医馆及村卫生室“中医阁”、深化中医药“六进”科普,并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医保。
“医保如何当好医改‘发动机’?”医保局用三组数据回应:乡村医保支付额达2183万元,服务人次最高增长12.01%;居民就医费用降6.03%,累计减负2536万元;集采药品耗材均价降幅超60%,惠及千家万户。
针对基层服务能力弱导致跨省就医报销比例低(仅30%)的痛点,已通过统一县乡村用药目录保障供给。未来将深化支付改革,运用医保大数据优化病种管理,强化“三医联动”协同,守好群众“救命钱”。
以基层为重点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卫生健康服务,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大事。
整场专题询问犹如一场深度会诊。委员们紧扣村医管理、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财政投入、中医药提升、医保协同及人才队伍等关注问题,问题精准深刻。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诚作答,既全面展示“成绩单”,更直面痛点,详细阐述“解决方案”与“施工图”。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头等大事,健康绥阳的根基,正于这一次次直面问题的勇气与一份份精准施工的蓝图中,越筑越牢。此次专题询问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在人才引育、中医药振兴、医保协同、村医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坚,让“健康守护人”队伍更稳,让百姓“家门口”的健康获得感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