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贞丰县: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合建设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阵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贞丰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室)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基层立法联系点融入代表联络站(室)一体建设,做到“三个融合”、实现“三个提升”,有力推动了代表高效履职和立法联系工作高效开展。


一、融合阵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按照“一站多能、一室多用”的工作思路,贞丰县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室)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行场地共用、设备共享、制度共行,避免重复建设、各行其是等资源浪费现象。一是统一办公场所。围绕“六有”(有固定场所、有组织队伍、有工作制度、有履职活动、有档案资料、有必备设备)标准,将代表联络站(室)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成代表履职、立法联系、建议督办、普法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为代表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载体和良好的硬件环境,让代表履职更高效,群众来访更便捷。二是统一组织架构。由乡镇(街道)人大主要负责同志和一名工作人员同时承担“站”与“点”的日常工作,熟悉代表联络与立法联系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人大代表联络点工作制度》《立法服务站工作流程》《代表接待群众制度》《基层立法服务站工作职责》《基层立法服务站立法调研制度》《基层立法服务站法律法规宣传制度》《基层立法服务站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做到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融合人员队伍,提升工作合力

融合建设示范点将各自片区的人大代表就近编组,定期参加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的活动。代表既是联系选区选民的“服务员”,又是开展立法工作的“三员”。一是整合队伍资源力量。从驻辖区县人大代表、村(社区)支书、党小组长、网格长、寨老中挑选人员组建立法“三员”(“宣传员”“信息员”“咨询员”)队伍,队伍中的人大代表同时具备联系群众和立法征求意见的双重功能,既能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日常民生诉求,又能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精准征求立法意见建议,确保民生诉求和立法意见建议更加“原汁原味”。二是增强队伍专业能力。从有法律工作经历或法律专业的镇(街道)村干部、司法人员、律师中推选优秀人员组成立法“三员”队伍,做好培训资源共享,深入学习法律法规、代表履职等方面的知识,真正让代表更懂立法需求,立法“三员”更熟悉群众关切,切实推动立法意见建议更贴合实际,解决问题更加精准有效。



三、融合工作机制,提升履职实效

通过平台共建、人员共用、资源共享,推动代表联络站(室)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互促共融,既充分发挥联系点在推进立法征集、法规意见征求等方面的作用,又发挥联络站在推动代表履职常态化、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平台作用。一是建好代表联络站阵地,增强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的平台。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根植社区、根植代表和群众的天然优势,通过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参加立法座谈、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体现在法律制度设计中,让立法更接地气、更具民意、更集民智,确保法律、法规有效管用,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龙场镇龙河村今年以来共接待群众100余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1条,内容涉及民生保障、村庄建设、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为法治贵州建设贡献了基层智慧和力量。二是擦亮基层立法联系点招牌,增加代表联络站“法”的元素。依托代表联络站全方位挖掘其在立法、监督、普法等方面的功能作用,采取“接待+普法”形式,将立法意见征求和普法教育宣传同步纳入选民接待活动,立体化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三员”队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走村入户进社区,开展意见建议征集和法律法规宣传,把立法征求意见的过程变成基层共商共治和法治宣传与普及法律的过程。同时,充分利用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场所打造法制宣传阵地,以宣传栏、宣传海报等线下形式,以及微信公众号、工作微信群等线上形式征求意见建议,广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做好法律政策宣传。例如:永丰街道明确代表接待群众的时间和方式,通过代表驻站接访、代表入户下访、电话及网络访多种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现选民意见收集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相结合。

目前,贞丰县已分别建设了龙场镇龙河村、永丰街道老城社区、平街乡花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室)与基层立法联系站的融合站点,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和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推进法治建设搭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阵地。(供稿:贞丰县人大办公室   王   俊)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