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盘州市人大:“三个坚持”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赋能增效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自2023年7月被确立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盘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参与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功能定位,坚持系统化布局、规范化运行、特色化实践,稳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努力使每一部法规都载满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坚持高站位谋划,确保建有方向

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积极与盘州市委沟通协调,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重大问题,争取支持和指导,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找准职能定位。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重点在基层,核心是联系,目的是反映基层的声音和意见。坚持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连接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直通车”、民意征集的“连心桥”、民主立法“推进器”的功能定位,深刻认识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担负的重要使命任务,主动靠前当好地方立法联络员、信息员、宣传员。

明确工作方位。研究制定《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9条主要任务,5条工作措施,4点建设要求,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规范有序。制定和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立法调研制度、法律法规宣传制度等,确保立法联系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高效有序地融入整个法治建设体系中,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坚持高标准建设,夯实阵地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市人大专委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及市政府办、市监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联系机制,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意见征集与反馈程序、立法信息员工作职责、支持保障等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立法联系点工作队伍建设,从基层干部、村居群众、律师法官等群体中,组建了一支76人的立法信息员队伍,通过举办工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专题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促进学习交流,不断提升立法信息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收集、整理、反映群众意见,为立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织密工作网络。积极整合辖区各方资源,不断拓展立法征求意见广度和深度,构建覆盖市、乡镇(街道)、村(居)的“1+7+N”立法意见收集网络。截至目前,盘州市共设立7个基层立法联络站,68个基层立法信息征集点,涵盖乡镇(街道)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同时,为了保障运行可持续、工作可操作,在各基层立法信息征集点明确1名负责人,并确定了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系工作,形成了从上到下有组织领导、有专人负责的工作格局。


坚持高质量运行,突出作用发挥

广纳民意有深度。线上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立法草案,收集民众留言;线下组织座谈会、走访调研等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让立法工作走下“阁楼”深深扎根于基层土壤。截至目前,已完成38部法规草案意见征询,收集反馈意见建议152条,其中10余条被采纳,切实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作用。

法治宣传有力度。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依托,结合“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联合市司法局等单位举办法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群众解读法律条文和立法背景,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增强法治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乡村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立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让法治精神在盘州大地生根发芽。

促进治理有温度。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立法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推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立法草案的讨论和反馈,梳理出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同时,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具体措施,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撰稿: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