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六盘水:街道议政会,让民主之声在基层回响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在六盘水的街道社区,一种新的民主实践正在悄然改变基层治理的格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乡镇改为街道,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街道不设人大,没有本级人大代表,民意反映渠道大幅收窄。以六枝特区平寨镇为例,原本拥有184名各级人大代表,拆分为三个街道后,只剩下53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民意“上传”面临现实困境。



数据更具说服力:2023年,六盘水12345热线中,街道群众来电占比高达97.60%。群众关切何处安放?急难愁盼如何回应?这成为摆在基层民主建设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3年7月,六盘水在全市全面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通过1464名议政代表,搭建起一座座联通民心的“桥梁”,为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写下生动注脚。

这一创新实践,从群众需求出发,重新构建起街道层面的民主议事平台。议政代表从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和其他代表性人士中推选产生,他们中有社区干部、企业代表、退休教师、物业负责人,更有普通的居民代表。每名代表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走进大街小巷,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制度要落地,关键在运行。六盘水明确街道议政代表会受街道党工委领导,由街道人大工委召集,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实行“议事督政”职能定位。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三+”模式,形成征集意见、办理落实、满意度测评的工作闭环。

两年来,全市累计召开议政代表会议108次,征集意见建议2900余条,办理落实率超过90%;通过票荐方式确定民生实事项目397项,已落实353项。数字背后,是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是一个个群众诉求的回应。

在钟山区黄土坡街道,议政代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稳办”原则,推动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水城区双水街道通过“码上提·马上办”平台,实现民情民意实时收集、快速响应;盘州市亦资街道探索“六议”阵地,让民主议事延伸到小区楼栋;六枝创新推出“七步工作法”,使人大工作全都关注民生、体现民意、汇集民智。



更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履职故事:徐瑾代表为失能老人开展上门“助浴”服务,圆了老人“洗个舒服澡”的心愿;葛春燕代表牵头协调,解决了困扰居民几十年的物业无人管问题;马小梅代表为易扶搬迁居民争取到“小菜园”“邻里小超市”,让新居民安心又开心。这些看似微小的“切口”,却是群众获得感最真实的来源。

制度推行两年,成效已然显现:

基层民主焕发新活力。以人大代表为主体、议政代表为延伸,弥补了街道民主载体“缺失”、力量“缺少”、监督“缺位”的不足,让民主实践更接“地气”。

街道履职有了新抓手。通过制度化“议政”、常态化“督政”,推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民声民意汇聚新通道。“码上提·马上办”“六议”阵地以及“七步工作法”等创新做法,让民意表达更多元、更顺畅。

人大工作注入新力量。街道配齐人大副职及专职秘书,议政代表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基层民主建设根基更加牢固。



据了解,六盘水的探索,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相关经验被纳入《贵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半月谈》《中国人大》以及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纷纷报道,上海、青岛、厦门等全国50余批次考察团先后来访。

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不仅是程序的创新,更是理念的变革。它让民主从制度安排走向实践落地。在六盘水,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不是遥远的承诺,而是身边的改变。



正如一位议政代表所说:“我们虽然不是正式的人大代表,但作为人大代表的重要补充,我们同样是民意传递者。有了这个平台,老百姓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有人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