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万山区人大:锚定“三抓”强担当 人大履职促发展
2025年,贵州“新年第一会”吹响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明确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作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头号工程”。面对新使命、新任务,万山区人大常委会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将服务保障“三抓”工作作为年度履职的重中之重,自觉把人大工作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大动能。
一、主动作为,一线作战显担当
万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严格对标区委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将人大工作融入全区中心大局。常委会6名副主任率先垂范,分别牵头负责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区公路改扩建、综合治税、征地拆迁等多项与“三抓”紧密关联的重点任务,真正做到“区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班子成员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每月至少深入基层、企业、项目工地2次以上”,靠前指挥、现场办公,与企业负责人、项目业主、施工方和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订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实际困难,以及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征地拆迁尾留、水电管网配套、行政审批时效等堵点痛点。通过召开跨部门专题协调会、现场督办会30余场,精准对接职能部门,“靶向”破解各类难题50余项,有力推动了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提质增效,彰显了人大干部“冲在前”的担当本色。
二、精准监督,破解难题固根基
万山区人大常委会紧扣“三抓”工作核心目标,打破传统监督路径依赖,构建“总督导统筹+多维度联动+全周期跟进”的创新监督模式,以精准监督筑牢“三抓”发展根基。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挂帅担任“三抓”工作总督导,明确督导重点、频次与责任分工,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12次,现场督导28次,及时梳理汇总“三抓”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销号,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紧扣区委三届十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招商、抓大招商”的工作导向,围绕新型功能材料、朱砂产业、农业特色产业等重点产业,听取全区“三抓”工作、肉牛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紧盯政策落地、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同时,筹备组织开展对全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集中视察活动,深入剖析发展现状,积极建言献策,为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三、代表聚力,培育发展新优势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联系企业的优势,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对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从统筹协调、遗产保护、价值及课题研究、项目谋划、考古调查、文物普查、宣传教育、遗产利用等8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107条。深化“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探索推行“12345”工作法,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潜力、代言活力和为民动力。如:市、区人大代表吴泽云带领公司团队深耕汞化工领域32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明专利1项,巩固了万山在国内汞化工领域领先地位;市人大代表刘洪仲创办万山香柚香公司,万山香柚上榜央视《寻味中国》栏目,进入中南海国宴;区人大代表杨元桃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获得“贵州最美劳动者”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保持“一线”状态、弘扬“实干”作风,进一步聚焦“三抓”工作,以更精准的监督、更有力的担当、更务实的举措,在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