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顺路说”,代表“及时听”—— 黔西市甘棠镇人大联络站为民解忧
一个普通的周二早晨,甘棠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早早地来了一位村民,刚坐到接访桌旁,他就迫不及待地跟当天的接访代表说起自己的诉求。每周二是甘棠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群众接待日,之所以选在这天,是因为周二是当地“赶场日”,方便群众顺路来访。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甘棠镇还将临街的两个门面专门用作“人大代表联络站”。
来访者是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的村民、镇人大代表刘庆林,受村民们嘱托,将村民们的“出行难事”向接访的驻站代表蒙敏一一道来。据刘庆军介绍,林角塘现有的村路修建于二十余年前,多年来受自然风化影响,路面逐渐坑洼不平,加上去年暴雨损毁,很多地方都已经露出了泥土面,雨天积水严重,晴天则尘土飞扬,不仅影响村民日常出行,尤其给老人、小孩的安全通行带来隐患。希望能够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把进寨的道路重新修整一番。
2025年9月4日,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修复好的道路。张晶 摄
听着刘庆军的话,接访代表一边认真记录,一边频频点头。“老刘,你别急,路的事关系到大家的安全出行,要实地看看路的情况,再听听其他村民的想法。”
通过实地走访,大锡社区林角塘几十户村民们围塘建房,风景优美,寨子里村民们还种了50多亩猕猴桃,林角塘村民依托村内池塘和50多亩猕猴桃种植园,早有发展农家乐、果蔬采摘、池塘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的想法,但因道路条件差,外来客商考察后均打消合作意向,村民的增收计划一直难以推进。
摸清情况后,甘棠镇人大主席团第一时间在联络站召开专题座谈会,梳理村民诉求,形成《关于修复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村破损道路的建议》,并迅速上报至市人大常委会。
2025年9月4日,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修复好的道路。张晶 摄
建议得到黔西市人大常委会的认可,并争取到了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整条路全部重铺,路长1200米,宽3.5米,并新建5个加宽,部分路段修筑堡坎,项目资金45万元,预计9月前可以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获得批复后,甘棠镇镇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研究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工作小组,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交通局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实地勘察、反复测量确定数据,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图纸,精准编制预算,经过意向公开、财评、备案、招标等阶段确定施工方。并于2025年7月启动修建,通过组织领导小组、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监理单位及时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督。
2025年8月20日,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组,村民们纷纷加入施工队一起修路。张晶 摄
项目启动那天,林角塘的村民们比过年还热闹。刘庆军带头扛着铁锹来帮忙,“路是咱们自己的,多干点活心里踏实!”村民们也纷纷主动参与,帮着清理路边杂物,寨子里老人们给施工队送水送凉茶,原本需要30天的工期,在大家的合力配合下,20天就顺利完工。
目前,该项目已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周边55户267人出行带来便利,彻底解决了村民“雨天难行”的问题。
2025年9月4日,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修复好的道路。张晶 摄
如今再走进林角塘,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从路口延伸到寨尾,阳光洒在路面上,映得路边的果树愈发鲜亮。村民们看着新修的路,脸上都乐开了花。刘庆军笑着说:“现在出门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我跟几个村民商量好了,还有10多天猕猴桃熟了,就把家里的院子收拾收拾,开个农家乐,搞鱼塘垂钓、果园采摘,让城里的客人来尝尝咱们的生态果,看看咱们林角塘的新模样!”
自联络站成立以来,人大代表依托联络站与选民面对面,倾听民声、收集民意,将这里发展为群众间的“民情中转站”,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5年9月4日,贵州省黔西市甘棠镇大锡社区林角塘修复道路旁的垂钓池塘。张晶 摄
“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是为民服务的‘连心桥’,只有把村民的小事当成大事办,才能真正暖到大家心坎里。这条小路修好了,不仅解决了‘出行难’,更给村里的发展铺了路,这才是最实在的民生答卷。”甘棠镇人大主席王进说。(供稿:黔西市甘棠镇人民政府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