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 安顺市:依法依规推进《条例》实施,开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年9月1日起,《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施行。为贯彻落实好《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即日起,贵州教育发布开通“局长话条例”栏目,充分展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各级教育部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经验成果。
安顺市第二幼儿园“六一 ”活动
依法依规推进《条例》实施
开启安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安顺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立
《贵州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如春风化雨,为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清晰的行动指南。对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的安顺教育而言,这既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政策机遇,更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立足安顺实际,我们将以《条例》为根本遵循,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前瞻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顺特色的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之路。
一、深刻领会《条例》精神,把握学前教育发展新要求
《条例》从规划与建设、保育与教育、教职工队伍、经费保障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完整框架,为安顺学前教育指明了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条例》不仅是政策法规,更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条例》立足新时代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系统回应了“为谁办园”“办什么园”“如何办园”等一系列根本性命题,以立法形式明确了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属性与发展方向,为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与操作指引。《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学前教育进入依法治理、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对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服务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安顺市将把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与政治责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推进。我们将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学前段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条例》学习研讨与专题培训,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及具体要求,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举办者、园长及教师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发展、解决问题。
三是强化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条例》为根本遵循,系统修订和完善本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将《条例》精神深度融入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师资建设、保教质量、督导评估等各个环节。通过强化制度供给、优化政策环境、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将《条例》的各项规定转化为推动安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安顺市第一幼儿园研学活动
二、立足市情精准施策,迎接学前教育发展新挑战
安顺市作为黔中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同时兼具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区域等特点。学前教育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面临普惠性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保教质量有待提升、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等挑战。落实《条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实在举措。
一是扩大资源供给,筑牢普惠根基。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在城市更新和新区建设中,严格执行配套幼儿园建设标准,确保与首期建设的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优先办成公办园。人财物等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优化乡村幼儿园布局,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探索“村级幼儿园+幼教点”等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满足偏远地区幼儿就近入园需求,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远”问题。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师资短板,会同编制、人社、财政部门,探索创新公办园教师补充机制,努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本土化培养力度,深化与安顺学院、安顺职院等本地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儿教师。将幼儿教师培训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名师培育计划,突出实践导向,提升专业素养。依法保障教师地位待遇,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引导和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参照当地公办园合理确定教师工资收入,努力让幼儿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是提升保教质量,促进科学育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建立健全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发挥好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功能。强化教研支撑,健全市、县、园三级教研网络,围绕实践中的真问题开展联动教研。推动幼小科学衔接,与小学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帮助幼儿平稳过渡。深化家园社协同共育,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形成育人合力。
四是完善投入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条例》要求,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优化完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经费投入机制,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西秀区第六幼儿园新都荟分园,孩子们在玩耍
三、强化《条例》贯彻落实,引领学前教育发展新实践
安顺市将坚决贯彻落实《条例》,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为引领,在巩固现有成果、补齐发展短板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统筹谋划、大胆创新,努力构建富有安顺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实现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按《条例》要求深化本土课程创新。依据《条例》“鼓励幼儿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优秀文化资源自制玩教具”,支持幼儿园深度挖掘屯堡文化、苗族布依族文化、黄果树、龙宫等独特资源,开发系列化、生活化的园本课程,将文化传承、家乡情感、自然教育与幼儿日常活动有机融合,培育幼儿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情怀。
二是落实《条例》精神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按照《条例》“优化区域资源配置”的规定,推动建立“优质公办园+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结对协同机制,通过管理输出、课程共享、师资交流、教研共建等途径,实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三是贯彻《条例》宗旨聚焦儿童发展未来。紧扣《条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系统开展幼儿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实践研究,探索建立科学保育教育评价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条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安顺教育系统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既严格遵循《条例》的各项规定,确保学前教育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结合安顺地域特点和教育实际,创造性地落实《条例》要求,推动学前教育从“有质量”向“高质量”迈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人生开端,为安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