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人大创新审议机制 让“预约发言”激活监督新动能 ——从“泛泛而谈”到“精准发力”的监督实践
近日,乌当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全体会议上,一场特别的发言环节成为亮点。会议在审议环节首次探索“审议预约发言机制”,通过“自主报名+定向邀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前期参与专题调研、具备相关领域专业背景的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聚焦重点议题发声,推动会议审议从“随机发言”向“精准建言”转变。
——聚焦关切定议题
“我们优先选择需要提前深研的议题纳入预约范围,核心是让审议更有质量、更接地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孙一铃介绍,“比如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像社区养老、物业纠纷这些,提前让委员、代表调研,发言才能说到老百姓心坎里;还有那些专业门槛高的领域,比如财政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涉及政策多、流程杂,不提前做功课,很难谈深谈透;再就是重点工作推进中的堵点,比如园区配套落地慢、企业办事效率低这类问题,需要结合前期走访情况,才能提出真建议。”
议题定好后,发言人的匹配同样讲究“精准”。区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洪正刚介绍,“我们会根据议题特点筛选合适的代表委员,比如聊民生服务,就找常去社区走访的委员;谈产业发展,就请熟悉企业情况的代表。像这次涉及民生领域和专业领域的议题,我们既邀请了有相关部门工作经历、懂政策流程的委员,也找了长期扎根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的代表,就是为了让发言既有‘专业度’,又有‘烟火气’”。
——带动审议提质效
会议现场,预约发言人的精准建言成为审议“风向标”,有效发挥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王欣欣代表结合前期小区、物业一线调研成果,直指维修资金使用痛点:“维修资金缴存规模较大,但实际使用较少,使用率偏低。毛丽萍委员则针对业主政策知晓度低、审批流程繁琐等问题,建议通过“政策进小区+案例讲解”强化宣传,建立多部门快速响应机制。
(区人大代表在乌当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发言)
两位发言人的发言既点出问题症结、又给出解决思路,直接为后续审议明确了讨论方向。在分组审议环节,原本发言较为谨慎的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维修资金使用效率”“业主参与路径”等话题补充意见,形成“聚焦同一议题、深化讨论层次”的氛围,有效避免了以往审议中“泛泛而谈”的情况,显著提升了审议质量。
“以前审议有时怕说不到点子上,现在有了预约发言的‘引路’,大家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谈,也敢提真问题了。”一位参会委员坦言。
对于后续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将预约发言中提出的核心建议纳入审议意见,并对分组审议发言情况进行整理,以书面形式转交区政府研究处理,明确由相关专门委员会负责跟踪督办——通过“听取整改汇报+实地检查成效”的方式,紧盯建议落实进度,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将审议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现场)
下一步,乌当区人大常委会计划进一步拓展审议预约发言机制的适用范围,逐步将其融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监督工作中,通过机制创新持续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与精准度,更好回应群众期盼与区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