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人大:赋能小小五倍子 引领村民增收路
“张主任,您来看,这颗五倍子有40多个结果枝丫,这颗树起码收果7斤以上,按照每斤鲜果15元来算,这颗五倍子就要收入100元以上呢。”9月1日,在绥阳县枧坝镇双星村村民张启宇的五倍子种植基地,张启宇高兴地向前来调研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杰说。当日,正值艳阳高照的初秋季节,天高地阔,连绵不绝的山头一片碧绿,张启玉的百余亩五倍子基地硕果累累,一片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
五倍子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无抗饮料添加剂、太阳能、芯片、光刻胶、航海、军工、化妆品等领域,已成为我国的战略备用物资。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技术支撑,绥阳县五倍子产业一直沿习野生、半野生状态。
2024年以来,为积极外联争取顶尖技术团队的合作,绥阳县人大常委会牵线助力,为该县成功争取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等顶尖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团队帮助绥阳县建立了郑场镇研学基地、旺草镇红光坝两个集中高标准苔藓基地共计18600平方米,指导大户18户种植苔藓6500平方米,并指导完成秋迁蚜的迁种,完成今年春季出蚜虫虫袋25万袋,供1万亩倍林基地挂袋。实现全国室外种藓养虫基地单个面积最大(18600多平方米)和室内种藓养虫设施最先进、规模最大(2000多平方米)的目标。
“9月12-14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牵线助力下,中国传统资源昆虫产品五倍子“林药蜂旅”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我县召开,今年全县几个连片种植基地的五倍子丰收在望,预计将收600吨鲜货,比往年增收3倍多,按照每斤15元计算,将为全县村民增收1800万元。”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杰高兴地说。
目前,绥阳县已经有30多个五倍子种植大户。宽阔镇红河村村民王红今年王红共种植6000根五倍子,今年由于有国家团队的技术支持,果子长势好,结果多,预计收货24000斤,收入36万元。在今年夏季县林业局举办的全县五倍子种植现场观摩会上,前来参观的种植大户们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同行即将丰收的喜悦,规划着来年努力的方向。
2016年以来,该村开始探索人工培育蚜虫技术提升五倍子产量,通过多年探索实践,今年,该村已实现人工挂袋800余亩倍林,采收干倍达40余吨,为全县科学合理利用五倍子林资源,加速五倍子产业发展展示了样板,提振了信心。全县相关五倍子挂果需要的蚜虫苔藓种植基地也发展到了10余家。
目前,绥阳县已经发展成大娄山脉主产区的核心区,共有五倍子林10万亩,主要分布在宽阔、黄杨、枧坝、太白、旺草、茅垭、坪乐等镇。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向上争取对接,县政府下发了《绥阳2024—2026年五倍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还将继续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积极协调上级科研机构,在技术上支持种植户,保障技术指导,为全县种植户服好务。县人大常委会农经委主任唐荣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