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乡(镇)人大“三抓”举措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荔波县各乡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强化代表履职能力培训、履职平台搭建等内容,为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一是抓共性亮点,夯实代表履职服务根基。结合本地域人大代表个人实际情况和县级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精选课程内容,分别组织代表参加省、州、县、乡(镇、街道)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并充分运用“荔波人大”微信公众号开设的“代表云课堂”专栏,定期发布代表履职服务知识为各级代表提供线上学习渠道,不断提升人大代表的知识储备和履职水平。今年以来,各乡(镇、街道)分别组织代表开展10余期人大代表履职业务培训,参加培训代表300余人次,参加上级人大代表培训班10余次。
二是抓特色实践,差异发展赋能经济发展。结合“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要求,按照“1+8+N”(1个县人大代表总站、8个乡镇人大代表站、N个人大代表室)单元体系,各乡镇围绕地域特色特长分别在辖区完成各行业联络站(室)建设。玉屏街道:聚焦景城融合和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基层治理需求,发挥街道、部门、社区优势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区景观小品打造,提升城区品质和便利性,助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朝阳镇:依托枇杷、蜜柚、百香果等果蔬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甲良镇:以“茶旅融合”和“四月八”斗牛文化活动为抓手,推出“梅桃毛尖”“酷玩森林”等地域特色,提升区域经济和知名度。茂兰镇:充分运用坝区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产品,带动群众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已有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小七孔镇:结合“本地文化+休闲赛事”双主线策划系列文旅活动,以多元体验丰富乡村旅游,让游客深度体验小七孔镇人文与自然魅力,实现了文旅发展与民生增收双赢。佳荣镇:依托与广西、黔东南、三都等山水相连地域相交的位置优势,发展区域边贸经济,挖掘打造“佳荣牛肉”、马尾菌、水族马尾绣文化等产品。黎明关水族乡:依托“茂兰喀斯特核心区”的位置优势,与广西环江联建跨省生态文明联络站,推出“世界自然遗产地探秘”线路,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瑶山瑶族乡:依托白裤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和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突出等人文特点,打造“瑶族写生部落”吸引采风,带动民族产品销售和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街道建成代表联络站(室)40个,其中县级联络站1个,行业联络站7个,跨省区联络站2个、乡镇联络站8个,村级联络室22个。
三是抓机制建设,激活代表履职服务动能。结合《荔波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成立荔波县人大代表志愿服务指导小组等方式,推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乡(镇、街道)人大负责人联系辖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推进代表工作实现三级联系服务模式,让代表履职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更有质效。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街道)的省、州、县、乡(镇、街道)528名人大代表均实现联系服务。(荔波县人大常委会 莫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