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阳市南明区新华路街道人大工委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幸福样板”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贵阳贵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南明区新华路街道紧跟时代步伐,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1+7+N”工作体系,将民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民主实践从“制度设计”变为群众可感可知的“生活日常”,为基层民主建设书写了生动答卷。


一、建强实践平台,让民主“有阵地”

平台是民主实践的基础载体,没有便捷的阵地,群众参与民主就会“无处落脚”。新华路街道以创新思路布局民主阵地,让民主实践“触手可及”。

“以前觉得民主离生活很远,现在在公园散步就能提建议、找代表,感觉自己的声音真能被听见。”家住岑家花园附近的居民王阿姨,指着公园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感慨道。作为南明区首个公园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新华路街道创新打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把“会议室”搬到了群众跳广场舞、下象棋的场所。大理石桌面上摆着意见簿,绿树掩映中挂着代表值班表,就连凉亭里都设置了“民情二维码”——真正实现了“代表就在身边,民主就在眼前”。

实践基地以1个代表联络站为核心枢纽,以箭道街、兴隆街社区等7个民情联络点为基层触角,以鄢圣宗代表联络室、黄小飞代表联络室等N个载体等为特色履职平台,形成“1+7+N”的立体化组织架构,既设置了接待群众、开展协商的物理空间,也为后续搭建线上民意渠道奠定基础。在岑家花园民主体验小广场,街坊议事亭、代表接待处、五大民主展示区、法制角、民主成果展示区五大板块错落分布,图文展板与创意小品相映成趣,将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的内涵转化为群众易懂的“生活语言”。傍晚的议事亭里,居民们热络地讨论着小区事务;展示区前,孩子们仰着小脸听父母讲解墙上照片里的民主故事。在这寻常的休闲时光里,民主的种子正悄然生根。

同时,街道注重凸显阵地特色,结合不同区域特点打造“亮点”。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青云路步行街区,民主实践与市井烟火深度融合。街道整合代表联络室、青云市集、农联市集等节点,打造“青云直上,民意直通”特色品牌,侧重“商户服务”,让商户们通过代表反映的经营难题、游客提出的服务建议,都能通过民主协商机制得到快速响应。如今的青云路,不仅是美食与文化的聚集地,更成为民主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试验田”。


二、创新参与机制,让民主“有路径”

机制活则民主兴,只有建立便捷、高效的参与机制,才能让群众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新华路街道通过机制突破,让民主参与“便捷高效”。

“没想到扫个码提的建议,不到一周就有了回音!”前不久,居民李师傅通过小区张贴的“民意直通车二维码”,反映单元楼路灯损坏问题,街道人大工委接到反馈后,立即协调相关部门维修,很快解决了居民夜间出行难题。这一便捷的民意收集方式,正是新华路街道完善“民意双渠道”的缩影。线上,“民意直通车二维码”覆盖花园、院落、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后台实时接收建议并转办,明确“接诉、转办、反馈”时限,承诺“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线下,7个民情联络点与代表定期接待制度相结合,每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让群众能当面“说心事、提建议”。2024年以来,街道通过双渠道收集民意建议230余条,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针对基层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低、诉求响应慢等问题,街道积极推广“五步议事法”,将协商贯穿社区事务全流程,通过“广开言路‘充分提’,多元参与‘精准议’,凝聚共识‘民主决’,责任到人‘高效办’,阳光透明‘大家评’”,让小区停车管理、垃圾清运、设施改造等“小事”,都能通过“议事”听民意、聚民智,找到最优解。在翠微巷10号院老旧楼梯间改造中,街道通过“五步议事法”组织居民、代表、施工方反复协商,最终确定的改造方案既节省成本,又满足居民安全与美观需求,赢得一致好评。

此外,街道落实“民生实事票决制”,将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环境整治等民生项目交由人大代表投票确定,同时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社会接单、群众评单”模式,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评判者”。市南巷18号院公共晾晒区的建成,就是这一机制的生动案例。针对小区居民私拉绳晾晒的难题,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后提交街道,通过票决确定为民生实事,最终建成的晾晒区解决了3个院落200余户居民的需求,成为民主决策惠民的“暖心工程”。


三、强化代表履职,让民主“有力量”

人大代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桥梁纽带”,代表履职的深度,直接关系民主实践的成效。新华路街道通过代表赋能,让民主力量“直达民心”。

街道积极推动代表“沉下去”,充分整合驻站2名市人大代表、13名区人大代表资源,组织代表下沉基层联络站、联络点,定期开展“预约代表接待日”“专题调研”“专项视察”等活动。代表们深入小区、商户、企业,倾听群众声音,针对群众反映的跨层级难点问题,梳理形成意见建议,带到对应层级推动解决,真正实现“青云直上,民意直通”。

“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帮大家把问题解决好。”区人大代表鄢圣宗在青云路街区改造中,走访了300余家商户,收集诉求并推动制定合理的搬迁补偿细则,助力商户平稳过渡;区人大代表黄小飞主动领办翠微巷10号院改造项目,出资聘请工人加装防护设施、粉刷墙面,用实际行动践行代表使命。街道注重引导代表聚焦民生“解难题”,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选题,如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商圈经营难题、基层治理堵点等,通过提出建议、跟踪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困扰裕阳大厦居民多年的低频噪音问题,在环保专家饶亦武代表的专业指导下终于得到解决。通过7个月的持续跟踪,先后组织12次现场勘查,协调住建、环保等部门与物业、企业召开5次协调会,经过3轮降噪改造,这个“老大难”问题被彻底攻克。针对省环科院围墙安全隐患,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组织住建、安监等部门现场办公,提出专业整改方案,仅用30天就完成隐患整治,切实保障了周边40余户居民的出行安全。

为提升代表履职效能,街道还健全代表“督落实”机制,构建“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三重监督体系。对票决的民生项目、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跟踪进展,通过工作评议督促部门改进工作,既看“干得怎么样”,也看“群众满不满意”,防止民主监督“走过场”。2024年,街道组织代表开展安全生产、民生救助等领域监督活动12次,推动解决问题18个,让民主监督成为保障群众利益的“坚强后盾”。


四、注重成果转化,让民主“有实效”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惠及群众。如果民主实践只停留在“开会、讨论”,不能转化为实际成效,群众就会失去信心。新华路街道注重成果转化,让民主实效“惠及民生”。

街道建立“闭环落实”机制,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协商确定的事项、票决的民生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定期通报进展,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如今走进新华路街道,老旧小区墙面干净整洁,休闲广场绿树成荫,青云路街区热闹有序,居民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结出的丰硕成果。

在成果转化中,街道突出“民生导向”,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民主成效的标准。在民生改善方面,切实推动解决了墙面脱落、晾晒难、楼道安全、噪音扰民、停车难等民生痛点问题,让群众住得更舒心,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在区域发展方面,青云路街区通过民主协商保留特色美食,引入非遗、文创等新业态,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带动周边就业与经济增长,让商户经营更红火;农联市集通过民主协商优化业态布局,在保留传统市井气息的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与民主实践同频共振。据了解,青云路步行街2024年总销售额6.6亿元,同比增长25.82%;总客流1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6%,单日客流峰值突破20万人次,成为南明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同时,街道及时总结“可复制经验”,将“五步议事法”“四单模式”等做法提炼为制度规范、形成典型案例。在治理能力提升方面,这些经验让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自治意识明显增强,从“被动接受服务”变为“主动参与治理”,基层治理活力不断激发。如今的新华路街道,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5%,群众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达98%,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

从公园里的联络站到步行街的民主场景,从创新的议事机制到代表的暖心服务,新华路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南明基层民主建设的“特色样板”。未来,新华路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在阵地建设上持续优化、在机制创新上不断突破、在成果转化上务求实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