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人大常委会:“1231”工作法,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要求,乌当区自2022年起逐步在乡镇、街道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代表)票决制,2024年进一步拓展至区级层面,在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开展区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创新运用“1231”工作法,构建“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全新模式,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锚定“一个办法”,明确票决制实施总遵循
为确保区乡两级票决制规范落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先学先行、系统谋划。深入学习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赴浙江、福建考察民生实事票决制先进经验,全面总结乡(镇、街道)实践中的问题与成效,研究制定《贵阳市乌当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分“总则、核心环节、附则”三部分——总则阐明实施目的、法律依据、民生实事项目定义及原则,明确代表履职与媒体宣传责任;核心环节细化会前、会中、会后三阶段及项目征集、提出、审议、票决、实施、监督六环节,清晰划分区人大与政府职责;附则明确乡(镇、街道)可参照实行,实现区乡两级工作上下衔接。
聚焦“两个层面”,织密民生需求征集网络
围绕“群众最迫切需求、最突出效益、最现实条件”,通过“政府+人大”双向发力征集候选项目,打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民意贯通渠道。一方面,政府层面靶向筛选务实项目。由区政府牵头,从“需求紧迫性、社会效益性、现实可行性”三维度筛选——梳理各职能部门涉及就业、上学、看病、住房、出行、居住环境、文化体育等核心民生领域项目,整合“12345热线”集中反映的学生上学、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民生热点线索,组建调研组下沉13个乡(镇、街道)面对面征求村干部意见,确保项目贴合基层实际。另一方面,人大层面广纳社会代表智慧。由区人大常委会牵头拓宽征集渠道——通过乌当区融媒体中心、“智慧人大”平台向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及广大群众发布意见征集公告,依托“家站室点岗卡”、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走访调研与集中座谈,各专工委、乡(镇、街道)人大梳理日常监督中发现的民生短板,形成针对性意见建议,为项目筛选提供精准参考。
建强“三个主体”,构建全程跟踪监督体系
为避免民生实事项目“重票决、轻实施”,区人大常委会制定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方案,从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三个主体出发,构建全周期跟踪监督体系。一是政府统筹压实责任提效。将民生实事办理情况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针对项目开工、建设、验收全流程制定绩效评判标准,对项目资金开展全流程跟踪审计与阶段性绩效评估,为资金分配调整、预算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人大监督强化刚性提质。把民生实事项目列入人大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构建“常委会领导牵头、专委工委分包、镇街人大联动”的监督机制,通过现场视察、监督调研、听取专题报告等方式,实时监督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质量,各专工委按分工开展日常监督,形成“全程盯办、动态反馈”格局。三是代表监督扎根基层贯通。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组建监督小组,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清单式”督查,为每个项目选取3—5名责任心强的人大代表与居民(村民)代表担任监督员,实时观察施工情况、反馈问题,实现“监督跟着项目走、代表围着群众转”。
抓实“一次测评”,推动民生成效闭环问效
建立“年度满意度测评”机制,将民生实事项目成效评判权交还代表与群众。一是科学设定测评等次。每年区人代会上,区政府工作报告上年度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全体参会代表无记名分项目测评,设“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满意票超全体测评代表三分之二为“满意”,不满意票超半数为“不满意”,其余为“基本满意”。二是强化测评结果运用。测评结果经大会主席团确认后,通报全体人大代表,向区委报告、向区政府反馈,并抄送区委组织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与年度工作考核的参考依据。三是严格整改闭环管理。对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项目,由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限期整改,要求其在大会闭会后3个月内向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测评;若仍为“不满意”,可开展专题询问、质询或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切实增强监督刚性与质效。
通过“1231”工作法,乌当区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与监督权实现深度融合,基层民主实践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教育、医疗、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切的民生需求得到精准回应,人大代表履职从“会议期间发言的旁观者”转为“全程参与民生事务的参与者”,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抓好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跟踪督办,并按照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征集2026年贵阳贵安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建议的安排,依托“智慧人大”“家站室点岗卡”畅通民意征集渠道,强化与其他监督联动,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更规范、更高效,进一步推动民生决策贴合群众需求,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