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岑巩:人大“问稻”发力 推进“种业强县”“稻路”新目标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聚焦水稻制种产业开展监督,推动水稻制种产业快速发展。2025年8月28日,岑巩县人大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对全县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视察,人大“问稻”发力,强力推进“种业强县”“稻路”新目标。


提出立法建议,破除困扰制种乱象

“有的农户不听招呼,时不时在制种核心坝区种植中稻,这种‘插花田’严重影响了制种纯度,由于没有法律依据,难以对农户进行制约……”在每次召开的县人代会上,不少农村人大代表均提出这方面的建议,这是困扰岑巩县近五十年传统制种产业的乱象。

对此,岑巩县人大常委会曾多次向省、州人大提出对《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进行立法修订建议,引起省、州人大的高度重视,2022年6月7日,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英的带领下,组成调研组到岑巩县开展《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修订)》立法调研。针对在制种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破坏基地统一规划、插花地、土地流转价格不一等问题,为做优做强良种繁育基地,《条例(修订草案)》强化种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保护,新增第二十七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地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环境保护;并新增第二十八条对严重制约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务实条款,更加强调约束性,对危害、扰乱、破坏正常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以强有力的法治手段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

新修订的《条例》实施后,2023年3月,黔东南州、岑巩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岑巩县检查发现制种区存在“插花田”直接影响制种连片规模和品种纯度,并提出了加快整治“插花田”的执法检查意见,督促政府及职能部门整改落实。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岑巩县、乡两级人大督促政府加强“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如今制种区基本杜绝了“插花田”的乱象,用法律利剑守护“农业芯”。


人大跟踪监督,精准“把脉”制种“稻路”

为保护好“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的“国字号”招牌,做强做大水稻制种产业,早在2022年初,岑巩县人民政府就提出加强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对此,2022年7月中旬,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进行监督,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注溪、大有等乡镇及杂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基地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了全县制种产业发展的短板。7月29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关于杂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听取专题报告后,与会成员认真审议,针对杂交水稻制种发展中存在抗风险能力差、资金投入不够、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基地有效“隔离”不规范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完善保障机制、降低制种风险;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地建设、引导形成规模化经营;保证科研经费、研发自主品种;切实加强龙头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等5条审议意见,已提交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整改,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省、州申报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试点,印发了《岑巩县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各类资金近1亿元,推进水稻制种研发基地建设、水稻制种基地及产地种子生产加工服务中心建设、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建设、水稻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及品牌建设“四个建设”内容,形成水稻制种“育繁推”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稻路”。

2023年9月,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关于岑巩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时,对水稻制种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精准“把脉”,提出“要加强水稻制种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制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审议意见,对水稻制种跟踪监督,建议提出后,县人民政府投资589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万亩,建成机耕道及配套沟渠等,已全部建成水稻制种坝区。2025年,全县发展水稻制种面积4.23万亩,产业覆盖10个乡镇70个村1.8万农户,产种930万公斤、产值2.6亿元。同时带动周边三穗、天柱、松桃等9个县发展水稻制种面积2.5万亩。


代表视察建议,迈向“制种强县”目标

今年8月1日,2025年全国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现场观摩暨培训班(第二期)在岑巩举办,会上岑巩县提出规划:到2030年,岑巩发展水稻制种10万亩,带动周边县发展10万亩,最终形成20万亩的黔东水稻制种产业集群,实现从“制种大县”向“种业强县”转变,筑牢黔东种业发展根基的“稻路”。

8月26日,岑巩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近30名各级人大代表对全县制种产业开展视察活动,创新人大代表视察活动方式,采取“实地察看+现场问答+座谈”的方式,切实做到察实情、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为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视察活动中,县人大常委会注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聚焦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持续发力,以人大视察监督的“小切口”助推水稻制种产业的大提升。

“要不断提升水稻制种产业的机械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助力‘水稻制种大县’向‘水稻制种强县’迈进。”在视察座谈会上,参加视察活动的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全县水稻制种明确新目标,针对坝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制种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全程机械化程度不高、水稻制种育种人才紧缺等问题,代表们提出了5条视察意见,督促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通过人大监督,目前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采取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种业科技体系搭建、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等措施,精准靶向解决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正全力向“制种强县”推进。(来源:岑巩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吕南海 张能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