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 融媒督办|“数据”扫障碍“智控”解难题——贵阳法院执行工作跑出加速度
【编者按】人大代表建议是民意“直通车”,更是发展“金钥匙”。今年,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与贵阳市融媒体中心融媒问政栏目再度联动,推出“代表建议·融媒督办”系列报道,紧盯高质量提出的建议的高质量办理,回应民意期待。此次“融媒督办”,创新整合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同类代表建议进行打包督办,通过办好一项代表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全力推动贵阳贵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如果遇上一些“老赖”,这时就要靠各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局出手了。在今年的市两会上,贵阳市人大代表李成钢提出“关于大数据赋能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增质提速的建议”,建议中提到“管理部门通过数据联接,使大数据赋能执行工作,有效解决执行难,同时减少执行的时间成本、人员成本”。那么贵阳市各级人民法院是如何落实这项建议的呢?问政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人大代表李成钢告诉问政记者,他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发现现在基层法院执行局的法官,每年办案量都非常大,而贵州贵阳作为“中国数谷”,数字化技术应该被更广泛地运用到执行过程当中来。
贵阳市人大代表 李成钢:案多人少,那怎么办?就要数据赋能,如果数据不赋能的情况下,一个法官一年承接承办的案件是1000到2000件,一天要跑将近上10家或者100家,怎么办?所以我才提出了数据赋能这一块,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上,将我们能够利用的信息资源,例如网格化信息资源并入到我们执行工作当中,让法官查找被执行人更加方便。
张世海,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副庭长,2018年他从一名刑庭法官刚刚转到执行局时,几乎每个月都要出差。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 副庭长 张世海:执行法官,他为了要查找到被执行的财产线索,他必须要到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是经营地,他去当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或者银行,去具体地查询你才知道,这个财产的一个具体情况,所以说出差是不可避免的。
执行法官的出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有限。执行法官和律师还需要走街串巷,打听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贵州麒翔律师事务所律师钟艳告诉问政记者,她在1998年刚刚当律师的时候,申请执行还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判决书生效之后,她首先要帮当事人去法院申请执行,由于案件多,法院就需要当事人或者律师提供对方的银行账户,产权的信息,财产的信息等等。
这些信息,法院查起来都比较麻烦,当事人和律师更是“查找困难”,所以判决的执行,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耗时也长,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贵州麒翔律师事务所 律师 钟艳:现在一个大数据赋能之后,申请到执行局不需要申请人提供什么东西,执行局的法官就在那个系统上操作,能查的都先查了,再通知申请人,并且马上就能冻结现金或者冻结房产,申请人或者律师只是做一个协助的工作,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成本和律师的工作压力。
刚毕业就考入云岩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的法官姚远告诉问政记者,当年他查一个账户里面有没有钱,就需要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
云岩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 法官 姚远:因为当时的网络查询还不够先进,不像现在那么发达,当时需要收集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案子之后,我们统一地拿到各个银行或者是金融机构,一个一个地查询,我们再一一比对,哪个案子被执行人名下有存款,我们就针对在哪个银行,再去进行实地扣划。
十年前,每个法官每年平均办理100多件案子。现在,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法官的办案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 副庭长 张世海:现在可能我们每一个法官平均(每年承办案件)都超过300件,是我们中院,但是如果说是基层法院的话,每人(每年承办案件)人均量是超过了1000件的。
张法官告诉问政记者,如果没有大数据科技的加持,每年这么大的办案量,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他所说的大数据科技,就是当前法院的“执行查控系统”。
这套系统主要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各部委对接建设的“总对总”查控系统,以及授权各省高院牵头协调有关协助执行单位建设的“点对点”查控系统。这两个系统给执行工作带来了“飞”一般的变革。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一庭 副庭长 张世海:我们现在出差,一个是次数大大降低了,第二个我们执行的这个精准度提高了,因为我们的精力更多的是放在了案件复杂的一面,复杂的案情上面去研判。
目前,“总对总”系统已开通税务、保险、证券、不动产、车辆、工商总局、民政、网络资金、银行账户等端口,法院在案件执行时可通过上述端口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相关信息。
其中银行账户、网络资金(如支付宝、微信)、部分证券可线上提起网络冻结、查封、限制等措施。对于银行账户,目前“总对总”系统已实现执行案件的网络查询、冻结、查封等措施。而“点对点”系统已开通出入境、车辆、工商、户籍、不动产、人社、酒店住宿等端口,可以查询以上系统中的被执行人的相关信息,给执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云岩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局 法官 姚远:在统一的全国网络查控平台之后,我们只需要在网络上查询到有余额之后,我们就一键点起查询和扣划,几乎快得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十几分钟。
这“飞”一般的速度,不但为精准查控被执行人财产,节省了人力物力,更是节约了司法成本,提高执行的效率。在这个方面,做了25年律师的钟艳最有发言权。
贵州麒翔律师事务所 律师 钟艳:原先做个执行的案子,包括查询、核实信息到法院,当时还没有调查令,需要法官派人陪着申请人到银行,到相关的部门去查询,要半年才查得下来有没有财产,能不能执行很难查。现在就很快,通过系统查了之后,能不能有财产被执行马上就知道,马上就能扣押、划拨。
大数据“赋能”不仅让执行效率“跑起来”,更让司法温度“暖起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霍守明介绍,通过“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动态分析,法院能精准区分“谁是真正的老赖”和“积极履行还款义务”的被执行人。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副局长 霍守明:我们依托“贵阳市失信联合惩戒云平台”,联合多家单位,实现了对失信行为的自动识别,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定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办法,形成了“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有力助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25年1至7月,全市人民法院纳入失信6773人次,依法为3899名,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自然人和法人组织,及时地删除和撤销失信信息,助推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及时回归正常生产经营轨道。
而对那些故意逃避执行的“老赖”,则坚决用“硬手段”维护司法权威。仅今年5月到8月期间,云岩区人民法院就在成都铁路公安局的协助下,临时控制、拘留被执行人30余人。
如今通过“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银行账户、网络资金等主要财产形式的在线查询与控制,办案周期显著缩短,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够更快地兑现。
今年1至7月,全市人民法院执行到位金额是69.12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平均结案时间是56.96天,较最高人民法院设定的“区间最优值”进一步缩短了5.04天。
贵阳市人大代表 李成钢:我看见法官在系统上操作的时候,可以说只要是在网络上能够给到的信息资料,都已经并入到这个系统里面,我是非常满意的。
从过去工作人员需要“跑断腿查财产”,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地调查,到如今,将只需“一键式控行踪”,通过智能系统快速精准定位被执行人的行踪信息;从以往“被动等线索”,依赖零散的外部反馈,到实现“主动预警”,系统自动分析数据并提前发出风险提示。
贵阳法院依托大数据技术,高效构建了一个覆盖全流程的执行网络,以“数据扫障碍、智控解难题”为核心,显著提升了案件执行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化解了传统执行中的瓶颈问题。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副局长 霍守明:展望未来,我们的工作重点将围绕深化联动与智慧赋能,两个维度展开,我们将积极顺应全国法院一张网上线运营,致力于推动车辆、股权、住房公积金等,更多财产类型的线上联动控制,打通与税务部门的定向询价通道,进一步拓展查控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力求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一网打尽,让公平正义以更加高效率,更加低成本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