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人大: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法 强化人大“两个联系”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加强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以下简称“两个联系”)工作,是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法定职责,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有效抓手。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完善“两个联系”工作制度,以提升“两个联系”工作质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两个联系”工作新路径,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出台“一套机制”
健全“两个联系”工作体系
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两个联系”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增强人大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两个联系”制度体系,确保联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完善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制定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办法》《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明确联系内容、方式和频次,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至少联系2名基层人大代表,每年走访4次以上,将“两个联系”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二是创新方式,确保有声有色。积极探索“两个联系”工作新途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组成人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深化和拓展与基层人大代表的联系,虚心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各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发挥自身优势,邀请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工作评议、工作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增强“两个联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强化考核,确保落地见效。将“两个联系”工作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考核,制定出台《县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试行)》《县人大代表履职评定办法(试行)》,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记录联系情况、建议办理和问题反馈等内容,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代表履职管理体制,推动代表履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激发履职积极性。
建立“两个平台”
夯实“两个联系”工作基础
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建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省际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两个联系”工作筑牢阵地保障。
一是通过积极探索,创新省际边界人大互联共建模式,打破代表联系群众区域壁垒。与湖南省新晃自治县建立了4个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建立“联建、联调、联心”的“三联”代表履职平台。今年来,共走访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两地人大代表参与边界矛盾纠纷调解3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2件,通过开展走访调研、沟通对接等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持续为平安边界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主动对接协调“黔湘农村饮用水保障”项目,有效解决了田坪镇长冲垅村、新晃自治县晃州镇洞坡村3个村民组300余群众用水难题。
二是在总结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两地实际,与湖南省新晃自治县建立4个省际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点始终秉持“接地气、聚民智、惠民生”的理念,努力搭建立法机关、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使其真正成为边界区域民意畅通的“直通车”。今年7月,玉屏·新晃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共同建立了“八项协同”工作机制,并制定了第一个协同立法项目——“关于加强㵲阳河玉屏流域与㵲水河新晃流域水质安全协同保护的决议”,共同为守护㵲阳河水质安全贡献法治力量,也为边界区域创新听取民意的方式方法和畅通边界区域民主“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益探索。
做好“三项服务”
强化“两个联系”工作保障
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加强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建设作为“两个联系”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一是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服务。采取“线上专题学习+线下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大代表开展专题培训3期,培训代表200余人次,选派30余名代表参加省、市人大培训活动;积极邀请代表参加会议、专题视察等活动,丰富代表履职经验,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
二是为代表知情知政服务。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定期向代表提供学习资料,为代表经常性“充电”创造条件,每年为每位县人大代表订送《人大论坛》等,为代表及时学习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了解各级人大工作动态创造必要条件。
三是为代表联系常委会服务。认真办理代表的来信、来访,对代表反映的问题,无论是事关人民群众还是代表个人的问题,都认真对待,抓紧处理,为代表鼓劲,为代表撑腰,重要问题到主任会议上研究,坚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突出“四个结合”
打造“两个联系”工作品牌
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两个联系”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代表建议办理、人大监督等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代表建言献策、桥梁纽带、监督推动、带头示范的作用。
一是与全县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献言献策。人大常委会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走访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和选民,认真倾听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常委会组成人员积极响应,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各级人大代表除借助“站、点”履职平台集中联系选民外,还主动深入辖区企业、学校、田间地头等场所,主动贴近群众倾听民声,通过建立微信群、“码”上见代表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做到代表与群众24小时“不打烊”沟通交流。据统计,今年以来,玉屏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0人先后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等全县中心工作,联系走访各级人大代表100余人,代表联系接待选民500余人,提出意见建议148条。
二是与代表建议办理相结合,确保意见建议落地落实。建立“两个联系”工作跟踪督办机制,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及时交办相关部门,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在办理过程中,适时邀请代表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办理工作落到实处;对意见建议办理结果不满意的,综合评估后,转交承办部门重新办理,直到代表和选民满意为止,确保代表和选民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与人大监督相结合,推动人大监督提质增效。常态化邀请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加强同代表的联系,保障代表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今年来,组织引导代表开展和参与各类重大项目工程监督60余人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监督10余次,开展民生监督10余次,引导代表坚持发展导向、民生导向,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立足岗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积极参与,充分履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成效、彰显作为。
四是与“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代表带头示范作用。积极鼓励基层人大代表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发展“大户”加大创业力度,带领群众创业,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市人大代表姚林,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成立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满足了全县粮食作物生产的耕、播、防、收机械化作业,形成了覆盖全县、辐射周边的作业服务能力,又通过流转土地,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坝区产业种植,解决了大量耕地闲置的问题,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一幅幅人大代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玉屏生动呈现。今年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脱贫户120户,帮助脱贫户解决就业81个,发展产业30余个,充分发挥了优秀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奋力书写人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供稿: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黄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