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乐里镇: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进基层治理
近年来,榕江县乐里镇充分积极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引导代表们在产业发展、矛盾调解、教育扶持、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人大力量”。
代表带头,荒山结出金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乐里镇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石,鼓励人大代表带头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帮助群众打破发展瓶颈,实现从“增收难”到“腰包鼓”的转变。该镇人大代表林泽和曾经是两家建筑公司负责人,怀着深厚的乡土情怀,毅然放弃城市优厚待遇,返乡带领群众发展罗汉果产业。从最初试种11亩,到自筹资金260万元建设标准化烘干厂,再到主动对接“王老吉”“吉福思”等知名企业打通全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罗汉果面积达1200亩,实现年产值400万元,解决300余人就近就业。
社会法庭,巧解千家心结。面对基层矛盾纠纷,乐里镇创新推行“社会法庭”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熟悉民情、通达民意的优势,将矛盾化解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代表们通过“榕易谈”“院坝协商”筛选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调解队伍,运用“法律+村规民约+侗族伦理”相结合的方式,用村民听得懂的“土话”讲情理、摆道理。
村规民约,点亮学子梦想。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也是乡村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乐里镇人大代表主动扛起“兴教兴村”的责任担当,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搭建帮扶平台、营造重教氛围等多措并举,让尊师重教成为乡村新风尚,为基层治理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岑勒村人大代表杨通吉积极推动将“重视教育、奖励学子”写入村规民约,并牵头成立“岑勒村助学基金”,连续9年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基金累计募集资金16万余元,表彰学生358名,其中大学本科生39名。每年暑假举办的“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已成为全村的重要节日,代表们亲自为学子颁发奖状和助学金,还邀请返乡大学生分享求学经历,激励孩子们“走出大山不忘本,学成归来建家乡”。
文化传承,涵养乡风文明。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乐里镇立足侗族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代表在文化传承中的带头作用,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代表们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发展,牵头组织群众组建民族文化表演队,深入挖掘侗族民俗元素。在今年国庆期间重点打造的“村戏”品牌——原创侗乡民俗舞台剧《一梦千年》,便是由代表发动并组织100余名群众自编自演。该剧首演座无虚席,让游客直观感受到侗乡文化的厚重历史,成为引流变现的重要文化IP。 (通讯员 孙健)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