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旺草镇人大:凝聚代表力量 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绥阳县旺草镇,坐拥贵州省19个万亩大坝之一,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常年轮作油菜、水稻逾两万亩。春季,千亩油菜花海如金浪铺展;秋季,万顷稻田碧波翻涌,这独特的农业景观,为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以来,旺草镇立足资源禀赋,以青山为幕,农田为卷,着力乡村发展,成功打造了集农业、文化、旅游、创意、美食、游戏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品牌。
从“春山‘油’学・花间集市”的农耕消费新体验,到“青春遇见贵州・听得见的稻田”音乐节的潮流碰撞;从“春花・村市”的乡村烟火气,到“稻乡・村市”的游购新乐趣,一系列活动展现了乡村的多元魅力。

据统计,近两年来,旺草镇累计接待游客6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1万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文旅融合的 “旺草模式” 成效显著。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旺草镇人大的主动作为与人大代表的积极担当。旺草镇人大始终紧扣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在支持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深入调研 精准把脉发展方向
“现在游客反映‘玩得不过瘾’,核心还是业态不够丰富。建议拓展更多业态,让游客能停留更久、体验更全,真正做到又好玩又有看点。”
“目前宣传力度仍需加强,不光要吸引周边群众,还要让更多外地游客知道咱们旺草,让‘家门口的美景’被更多人看见。”
“游客最关心的还是住宿、饮食和交通安全问题。一定要和相关部门协力打好‘组合拳’,保障游客的游玩体验。”
日前,在旺草镇晨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一场围绕“农文旅融合提质”的座谈会热烈举行。
代表们结合自身调研与群众反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旺草农文旅融合发展把脉定向。
自2024年首场农文旅活动筹划起,旺草镇人大组织辖区人大代表主动担当“调研员”:定期深入万亩大坝开展“巡诊式”调研,掌握活动运营、设施建设实情;走村入户召开“坝坝会”“群众会”,宣讲活动意义,动员村民参与环境整治与业态经营,凝聚发展合力。“我们旺草镇农业资源好、地理位置佳,这两年举办的农文旅活动吸引八方游客,说明这条路走对了,但好资源更要‘用好用活’。”旺草镇人大代表陈富刚道出了代表们的共同心声,“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不能只当旁观者,更要做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发挥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新业态孵化等方面作用,真正让旺草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既有热度,更有品质。”
倾情服务 点亮融合发展之光
今年8月,在“悦遵义”绥阳县“稻乡·村市”游购乡村活动期间,旺草镇单日游客量突破7000余人次。涌动的人潮中,旺草镇人大代表的身影格外醒目,他们化身多面“服务者”,在各个关键环节为活动保驾护航,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贴心服务网。
稻田景观区内,代表们承担起导游职责,在各大游览点位向游客讲解游玩路线和方式;在交通与安全保障方面,代表们驻守在活动入口、停车场等关键地方疏导车流,引导游客安全通行。
宣传推广上,代表们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实时拍摄稻田美景、农耕体验场景与活动盛况,传递旺草文旅魅力,快速扩大活动影响力。
每一位代表都以饱满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成为活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我们每个村都自发组建了一支义务巡逻队,希望能用贴心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旺草的热情和温度。”旺草镇人大代表周德明介绍说。
强化监督,夯实长效发展根基
农文旅融合发展要“走得远”,基础保障必须“打得牢”。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旺草镇人大精准运用监督职能,着力破解文旅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在旺草镇人大会议室、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或是活动点位,常常能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代表们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坦诚交流,大家围绕文旅活动怎么办更有趣、停车场够不够用、卫生间清洁到不到位等话题畅所欲言,让民意诉求有了直接表达的渠道,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并持续跟踪问效,确保“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松劲”。
如今,旺草镇人大已将代表履职深度融入活动推进、产业提质、品牌打造与服务优化的全过程,通过常态化、精准化的行动,助力探索农文旅融合共富新路径。
站在新起点,旺草镇人大的步伐更加坚定。“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汇聚代表之智,彰显人大之为,夯实监督之力,助力打造更多沉浸式、高品质的融合新场景,将旺草的农业特色、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胜势,为绥阳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旺草镇人大主席王峥伟表示。(作者:娄云霄 徐进)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