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线“把脉开方” 激活基层人大工作“一池春水”
盘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部署,将领导班子成员下沉联系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作为提升基层人大履职效能、服务地方发展大局的关键抓手。完善并持续强化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落实。
一是责任压实到人。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根据各自分工及专业特长,带着分管(联系)委室,每个组定点联系3-4个乡镇(街道),确保全市27个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指导全覆盖,责任明确到人,任务清晰到点。
二是目标导向明确。联系指导工作绝非“走马观花”,而是聚焦主责主业:督促乡镇人大依法规范召开人代会、主席团会议;指导如何开展代表依法高效履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代表联络站(室)提档升级,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助力乡镇街道人大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每一项都指向基层人大履职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三是机制运行规范。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频次制度化、规范化。制度明确要求,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至少深入联系点1次,做到“四个一”:开展一次实地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实情;列席一次人大主席团(工委)会议,现场指导规范运行;组织一次代表座谈交流,倾听心声破解难题;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彰显人大作为。这种“身入”加“心至”的常态化下沉机制,确保了指导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度。
2025年以来,领导班子成员躬身实践,深入一线,一场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基层人大工作“大体检”与“精准指导”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基层人大工作更加规范,监督成效更加明显。
沉到一线,“把脉问诊”寻症结

(图为盘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华在淤泥乡指导人大工作)
“主席团会议记录为何缺失?代表建议办理卡在了哪个环节?”在淤泥乡人大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华亲自翻阅资料边并细致询问情况。这不是走马观花的检查,而是实打实的业务指导。各指导组深入代表联络站、翻看履职档案、调阅会议记录、与基层人大干部和代表围坐交流,目的就是摸清实情、找准问题。
“我们发现,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对主责主业聚焦不够,精力分散在政府其他事务上,‘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一位指导组成员坦言。此外,代表履职能力不均、建议质量不高、议政代表会议运作不规范、档案管理缺失、线上联络站更新不及时等共性问题也在多个指导组的汇报中被反复提及。例如,有的代表建议仅“建议修产业路”六个字,缺乏调研和可行性阐述;有的人代会文件格式不规范,甚至出现数据矛盾。这些看似细微之处,却直接影响着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权威。指导组通过“望闻问切”,为基层人大工作精准画像,列出了详尽的“问题清单”。
精准指导,“开方施策”破难题

(图为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忠幸在旧营乡宣讲《代表法》)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传导方法、压实责任才是关键。各指导组坚持“一地一策”、现场辅导。
针对普遍存在的业务不熟问题,指导组现场当起了“辅导员”,详细讲解《代表法》《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核心要求,演示如何规范组织会议、处理议案建议。针对代表履职能力短板,建议加强靶向培训,不仅要学法律政策,更要提升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撰写高质量建议的实操能力。针对监督工作“软”的问题,鼓励基层人大大胆探索,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党委中心工作,灵活运用视察、调研、评议、专题询问等多种方式,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
“指导组不仅指出了问题,还和我们一起分析原因,商量改进办法,让我们心里亮堂了,方向更明确了。”旧营乡人大主席江启逵感慨道。这种“既看病又开方”的方式,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指导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反复强调,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要切实扛起主责主业,深刻认识人大工作在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上下联动,“活血化瘀”通堵点

(图为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安健在坪地乡听取乡镇希望解决的事项)
此次集中指导,也是一次难得的县乡两级人大深度互动、共商良策的过程。基层人大也坦诚反映了工作中的困扰和期盼。
经费保障是焦点之一。“经费拨付流程长,有时上半年活动‘等米下锅’”,“年底结余资金收回,影响下一年工作连续性”,一些乡镇希望优化流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队伍建设是另一大关切。基层普遍反映人大干部晋升空间窄、人大秘书变动频繁且多为兼职,希望县级层面推动解决职级晋升难题,推动配备专职人大秘书,稳定工作队伍。减负呼声同样强烈。“各种微信工作群调度频繁,希望能切实为基层减负”,“多组织一些针对性强、能提升实际履职能力的培训”,这些诉求指向了优化工作环境和提升专业素养的深层需要。
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声音,为盘州市人大常委会下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服务保障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导组认真记录、梳理,并承诺将带回去深入研究,积极协调。
成效初显,“强筋健骨”增活力
集中指导虽暂告一段落,但其“涟漪效应”已在显现。一些乡镇(街道)立行立改,开始对照问题清单逐项整改:规范会议记录格式、更新代表联络站信息、梳理积压的代表建议。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基层人大干部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被进一步激发。
“过去对有些程序把握不准,现在清楚了,底气也足了。”“代表提出的建议不再是大而化之,而是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了。”点滴变化,折射出指导工作的初步成效。盘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下沉式指导,不仅是制度规定的严格执行,更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基层、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细落实的生动实践。
展望未来,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联系指导机制,推动指导工作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不断为基层人大工作“输血”“活血”,激发其内生动力,共同书写新时代盘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供稿:盘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张艺)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