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六枝特区政法系统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议提办全闭环 代表履职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六枝特区政法系统人大代表工作站自2023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从建议吸纳提出到建议办理落实的全链条履职模式,通过搭建专业平台、聚焦民生难题、完善闭环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司法领域的民生难题,实现了代表履职与岗位尽职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反响。


5月19日,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灿敏携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到六枝特区政法系统人大代表工作站调研指导工作。



搭建平台,集智聚力建真言

在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下,结合调研实际情况,六盘水市人大监察司法委指导推动六枝特区人民法院成立以司法系统代表为主的政法系统人大代表工作站,创新性地将代表履职与专业优势深度融合。

工作站建设坚持“专业人办专业事”原则,以推动解决矛盾纠纷、司法服务为民为宗旨,进站代表涵盖六枝特区分管法制委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特区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法检”两长、律师等市、县、乡镇(街道)三级人大(街道议政)代表,多层次、宽领域、专业化的代表构成,既确保了工作站的权威性,又增强了建言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工作站建立了规范化的运行机制,每年由市人大监察司法委进站服务指导2次,定期组织开展代表活动。代表们充分发挥植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在日常工作和专门调研中,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在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审判、公益诉讼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工作站及时召集进站代表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研究、论证评估,经过充分讨论形成的专业建议,按照职责分工精准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落实。同时,六枝特区人大法制委组织对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建议办结后对当事人进行反馈、回访,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办理质量。

“目前,我们建立起代表建议‘收集-研判-推送-办理-监督-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力推动了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和代表职务履职尽责双促进。”工作站负责同志介绍道。



高效立案,司法为民暖人心

工作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司法部门刀刃向内、深化改革,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群众关切。

在破解“立案难”方面,针对律师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诉前调解时间过长,可能程序空转,进入诉讼缓慢”等问题,六枝特区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代表建议,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形成“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领导具体抓、机关立案庭和各派出法庭庭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对起诉到本院的案件进行认真梳理,建立诉前调解案件台账,对长期积压于诉前对接中心的案件,明确案件清理各项工作节点,并采取“一周一调度”的方式,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由审管办定期对案件进行统计、通报,对清理出来的诉前调解时间过长的1012件案件,及时转为立案处理。

具体工作中,六枝特区人民法院严格落实“一案一登记”工作机制,细化久调未立案件清理措施。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积案清理措施。组织专人对清理的积案进行详细登记,形成清晰的积案清理台账,针对不同情况的案件采取适宜的清理措施,确保每一件积案都纳入管控范围。二是巩固清理成效,阻断久调未立再生。组织开展“大战30天”专项工作,对立案情况进行每日调度,机关和法庭形成工作合力,彻底解决在清理过程中产生的民事审执案件边清边积问题。三是落实先立后调,推动诉调对接规范化。充分发挥现场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多种立案方式作用,严格落实“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要求,将所有诉至人民法院的矛盾纠纷纳入审判全流程管理。落实“先行调解”原则,加强“立案-调解-速裁”衔接,推动诉调对接工作规范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5年先行调解成功率23.64%。

与此同时,法院通过“三个转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优质服务:一是从“多跑腿”到“一次办”,集约化服务减负增效。整合立案、缴费、调解、送达等职能,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推出“上门立案”“上门指导网上立案”等特色服务,实行“一天一调度”机制,确保案件即来即立、即立即办;二是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智能化服务突破时空。依托“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等,实现立案“不打烊”、调解“不出门”,让数字司法红利普惠化;三是从“被动受理”到“主动问需”,人性化服务传递温度。建立“人民群众满意度回访机制”,针对反馈集中的“等待时间长”“材料反复补”等问题,推出“容缺受理”“预约服务”等创新举措。

通过实质性解决“立案难”问题,2025年上半年,六枝特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当天立案率稳定在90%以上,诉讼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到法院办事更方便、更透明、更高效,司法获得感明显增强,代表们对建议办理落实反馈情况也表示满意。



审慎保全,法治护航促发展

在规范财产保全方面,针对涉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部分当事人向职务代表、律师代表反映的“诉前财产保全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等问题,今年以来,工作站推动法院树立“审慎保全、精准服务”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司法保全措施与企业经营保护的平衡点。一是把握保全尺度,保护涉矿企业“造血能力”。严格区分企业履行能力与失信风险,对具备偿债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优先引导其主动履行债务。通过“宽限期+信用承诺”模式,给予企业合理缓冲时间。2025年以来,通过该机制促成3家涉矿企业主动履行债务1393.1万元。二是建立财产保全听证制度,实现阳光决策。对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保全申请,启动听证程序,组织债权人、债务人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估。重点审查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影响范围及替代方案,确保保全措施精准“靶向”涉案财产。针对当事人申请保全某煤焦氢企业的案件,召开听证会5次,调整保全方案4件,解除查封金额6036565.83元。

在具体执行中,法院注重细化措施,确保保全“精准滴灌”。一方面预留“经营空间”,保障企业流动性。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时,精准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往来账户及关键设备。通过“活封”“活扣”方式,预留必要资金账户保障日常运营。对某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被告的7件案件,严格审查财产保全的必要性,谨慎使用查封措施,为企业释放资金573.5万元。另一方面严格财产界限,杜绝“误伤”合法财产。依据民诉法、公司法等规定,建立“三查三核”机制,查封前核查企业法人与股东财产、涉案人员与家庭财产、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对经查明无关的财产,48小时内启动解封程序。

工作站推动法院建立的护企举措,已成为六枝特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经验被纳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025年以来,通过审慎保全和柔性司法,六枝特区人民法院组织煤矿企业达成和解协议9件,协同化解涉矿群体性纠纷6起,解冻账户五十余个,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保全案件当事人满意度达100%。在处理某煤矿企业重组案件时,因保全措施得当,不仅化解了债务危机,还成功引入战略投资扩大生产,实现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一位煤矿企业代表在司法服务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动情地说:“有了人大代表和府院联动形成合力,我们企业干劲更足了,发展信心更强了。”(供稿:六盘水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  黄繁胜)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