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贵州日报】赤天化纸业:以“技术革新”守护赤水河的清亮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9月16日,2020年贵州环保行检查组走进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赤天化纸业是赤水河流域大型造纸企业,以竹材为原料的制浆生产线是同类项目世界规模最大的单条生产线,产生的废水多,处理得怎么样?是检查组关注的问题。
  走进车间,生产线上,工人有条不紊,每一道生产工艺都清晰呈现。“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万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云义介绍,该公司生产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制浆中段废水、碱回收废水、桨板白水、造纸废水和渣场滤液,通过两套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完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技术改造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洗浆废水COD含量明显降低,废水COD年度排放总量已由1146吨降低到673吨。”王云义说。
  COD是化学需氧量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D指标越高,说明水受到的污染越重。“赤天化纸业COD排放量的降低,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赤水河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董泽琴表示。
  此外,从2017年开始,赤天化纸业还着力加大对工业废气(含臭气)的治理力度,已累计投入6203万元,对2台75吨/小时燃煤锅炉的脱硫工艺,以及电除尘器、制浆和碱回收臭气系统等进行综合改造,并将原来的电除尘工艺改为电袋除尘工艺,解决了因原臭气系统工艺落后导致运行不稳、收集处理效果差等问题。
  “赤水河是国家珍稀鱼类保护区,公司的实时数据都直接传到生态环境部,各类排放必须始终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王云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废气、废水回收利用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实际行动保护好美丽的赤水河。(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盛道利)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