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精彩的履职答卷 ——看六盘水各级人大依法履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沿着时间的轨迹,翻开六盘水市人大去年履职日志: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3项,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3项,开展专题调研4项、执法检查2次,组织代表视察6次……一份份责任、一桩桩实事、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六盘水人大不负人民重托、履行法定职能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六盘水各级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增厚民生福祉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基层治理,人大代表联络室建在百姓家
“张代表,感谢你们,现在矸石洗选厂调整了工作时间,每天晚上九点以后停止机器作业,不但没有了噪音,还解决了周边群众30余人的就业问题。”
“作为人大代表,为你们服务是应该的。”
“感谢联络室的代表帮我们反映情况,为我们疏通了污水管道、增加了进寨路灯,还修建了小广场,闲下来带着孩子也有个玩耍的地方了。”
“不客气,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这是近期在钟山区汪家寨镇第一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内,人大代表与办事群众的一段对话。这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在探索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体现高质量的一个缩影。
群众前来反映问题,代表一边听、一边记,能够现场解答的立即答疑释惑,现场不能解答的,严格按照“一听二看三议四办”的规程办理。小小联络室搭建起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汇聚起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成了改善民生的“助推器”。
一年下来,在这间镇人大代表李发元自愿腾出自家的一间客厅作为汪家寨镇第一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室里,镇人大代表通过电话、走访、微信等方式接待群众360余人次,收集到意见建议62件,其中,上报镇人大主席团12件,已落实10件,2件正在办理中。
“原来代表不仅在我们身边,而且真心代表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村民李平感慨地说。
“代表联络室的建设,不仅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群众关注的实事,而且还拉近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代表与群众的感情。”钟山区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主任蒋平说。
近年来,我市投入资金共计465万元,建成乡(镇、街道)线上线下代表联络站各92个,以及人大代表联络室264个,达到了代表进站全员化、联系活动长效化的目标,还涌现出代表联络室建站寻常百姓家、发放代表名片实行“7×24”全天候联系选民(六枝特区平寨镇代表联络站)等一批基层实践典型经验,小小联络站,成为代表履职大舞台。
钟山区汪家寨镇第一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室内,人大代表正在接待选民。
立法“小切口”,乌蒙大地河湖清
盛夏时节,水城河畔碧波荡漾,飞鸟不时掠过河面,蓝天白云下,河水倒映着随风而动的柳条。漫步河岸步道,鲜花香气四溢,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伴的市民在河畔迎风起舞、散步游玩。
然而,就在数年前,这条兼具城市防洪、排涝的水城河,也曾因淤积、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等问题,成为市民最关注且迫切希望改善的热点。对此,2016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如今,水城河畔两岸水清岸美、水质趋好、景致怡人,水清澈地倒映着人来人往、春去秋来,映射出市民多彩幸福的生活。
市民王其兰说:“自从水城河改造以来,只要天气好,我都坚持早上沿水城河往返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河岸风景。走累了就休息,河岸边许多地方都建有休息的坐处。”王其兰每天都有散步的习惯,被治理好的水城河,切切实实改善了她的生活质量。
在水城河畔,记者遇到来我市避暑的广东游客邓先生。他说:“我是外地的,到凉都来过夏天。凉都空气非常清新,尤其是水城河治理得非常好,而且两岸都有一些文化底蕴。希望更多的外地朋友和我一样到这里享受这种生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锚定水环境、水生态、水质量这篇大文章,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六盘水市村寨规划条例》《六盘水市城市山体保护条例》《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使用管理条例》《六盘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特别是在“水立法”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好做实立法工作,不仅将立法镌刻在“母亲河”上,还将立法视角从对“母亲河”水体、设施和景观的保护,转移到城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上,将“饮水思源”演绎成“饮水思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已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六盘水市水城河保护条例》等法规的执法检查,确保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今年率先启动的乌江水系三岔河流域六盘水段水污染防治专题视察,历时20余天,组织暗访组3次开展现场核查,形成专项督查报告在全市2021年度总河长会议暨6·18巡河座谈会上进行通报、督促整改,切实做到生态保护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
履职尽责开新局,服务大局显担当
依法监督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好角度、掌握尺度、把握力度,坚持依法、正确、有效监督。去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3项,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3项,开展专题调研4项、执法检查2次,组织代表视察6次。今年按照“确定一个主题、主攻一个方向、打响一个品牌”的部署要求,构建“一点九面”工作格局,市人大9个专门委员会根据自身职责和工作实际,各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和一次专题调研,目前各项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全市人大系统干部职工正以“闯”的干劲、“抢”的状态、“新”的成效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为推进六盘水改革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折射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民主评议,我们针对水城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细化程度不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压缩审批时限,对项目建议书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限已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承诺时限已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审批承诺时限已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6个工作日、‘权限内非政府投资项目备案’事项的承诺时限已由5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同时还进一步强化政策文件解读服务。”水城区发改局副局长彭晓江说。
近年来,水城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均选取2至3家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评议,创新采取“准备、调查、评议、整改、测评”五环联动的工作方式,先后对19家单位开展工作评议,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渠道,评出了新作风,评出了新干劲,评出了新气象,评出了新业绩,为“中国凉都·生态水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发改局便是水城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选取的2家政府职能部门之一。
提起项目备案审批时限的缩短,水城区粮食公司总经理刘明全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以前,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项目审批结束需要花60个工作日,现在只需15个工作日便可备案。经过民主评议后,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我们有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都尽力帮助我们,办理任何事项都比较顺利。”
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市人大常委会运用监督“组合拳”,专题询问成为其中亮点之一。
2021年6月24日上午,首次专题询问锁定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府“钱袋子”问题上——
市财政局为什么未及时解缴一般预算收入5590.6万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涉及资金59.1万元,为什么?怎么办?
市乡村振兴局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1个项目应开工未开工,10个项目应完工未完工,产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
专题询问历时一个半小时,10名相关专业领域代表围绕审计查出的财政资金收缴管理、医疗保险基金使用、“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政府采购、重大民生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等10个突出问题现场询问,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医保局、市审计局等6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当场回答。一问一答之间,询问权因专题询问这个耳目一新的监督形式而一鸣惊人。
询问直奔主题,敢于揭短,回答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认真剖析问题根源,市政府分管同志就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作了表态发言。市人大常委会三个月后将再次评议,检验整改成效,让“问”落地有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人民理念融入到履职担当中,通过专题调研、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督办代表建议、专题询问等方式方法,认真听取并在立法监督工作中吸纳代表意见建议,让法规制定更“顺民意”,让监督方式更“接地气”。
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大工作“一盘棋”思想,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代表履职,全面启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解读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发布倡议书,号召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7月12日,记者来到水城区米箩镇合力烤烟合作社,在连体育苗大棚内,一排排健壮整齐、叶色嫩绿、长势喜人的辣椒幼苗让人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合作社董事长赵秀兰告诉记者,合作社与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合作社负责提供闲置苗棚设施及协调劳动用工,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辣椒的选种、育苗、种植技术和产品销售,通过设施的循环利用,既解决育苗大棚闲置期长、管护难问题,又有效解决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员及周边农户务工增收问题。
今年58岁的赵秀兰是市、区人大代表、党代表,在城里是跳广场舞、含饴弄孙的年龄,她却操心着2000多户烟农的烤烟生产。“合作社承接烟叶分级拣选工作,每到季节,800余名分级拣选工,90%是妇女。合作社为她们创造了工作岗位和挣钱路子,一个烤烟季节下来,每个分级拣选工,最少能挣七八千元,多的近两万元。”赵秀兰说。
“赵秀兰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基层人大代表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
水城区人大代表赵秀兰在大棚指导村民给辣椒授粉。
据介绍,在全市“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各市(特区、区)人大常委会、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各村居与农业农村部门沟通协调,综合考虑示范村的领导班子、党员队伍、运行机制、村容村貌、基本保障、产业经济等软件和硬件条件,选准选好有代表性、综合实力强的第一批示范点和样板村。2021年,已分别选取郎岱镇、坪地乡、蟠龙镇、大河镇和补雨村、贾西村、倮么村、海螺村,作为样板镇、样板村进行集中打造。
样板镇和样板村利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基层治理等政策优势和人大制度优势、人才技能优势,突出特色亮点,发挥代表“五员”作用,不断擦亮示范点名片,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样板”建设带来的实惠,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提高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影响力、执行力和感召力。
在六盘水,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是禾苗与土地的关系,也是鱼和水的关系。全市5082名各级人大代表中,有近74%是乡镇人大代表,这个最基层的群体更是融入在人民群众之中,充分发挥人民代表主体作用,推动代表履行职责。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六盘水市各级人大坚持履职为民,汇聚发展之策,努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为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凉都新未来贡献人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