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党史中的贵州|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193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今草塘)宋家湾召开扩大会议,史称猴场会议。猴场会议是红军进入贵州后,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直接领导下,按毛泽东"避实就虚"的正确主张行动,挥戈西进,所向披靡,连克数城。掌握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的李德、博古却置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不顾,仍顽固地坚持北上黔东、再入湘西的计划,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新研究,企图分散红军主力,实现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面对这一严重局势,中共中央在红军到达猴场当天(1934年12月31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会议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这次会议,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强调加强政治局对作战方针的领导,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会议还确立了政治局决定重大问题的原则,使作战方针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恢复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

 

  猴场会议后,红军一举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猴场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撰稿:张凝)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