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人大代表刘初开:养殖致富带头人 履职为民践初心
仲夏时节,走进息烽县九庄镇鸡场村的家庭农场肉鸡养殖示范点,随处可见鸡群或觅食,或追逐嬉戏。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正在给肉鸡投食,忙得不亦乐乎。他就是息烽县第十八届、九庄镇第九届人大代表刘初开。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鸡场村几乎家家养肉鸡,不少村民年收入已达10多万元。
在养鸡场忙碌的刘初开
回忆个人发展经历,刘初开说,曾在浙江做电工,贵阳搞装修,息烽开商店,最后回到家乡搞养殖,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感情,他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对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养殖技术,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经过对周边市场认真调研后,他充分考量本村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决定搞肉鸡养殖。
刘初开(左三)协助村委为群众办理林权证
2011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刘初开新建圈舍,开始在鸡场村发展肉鸡养殖。养殖初期,由于品种选择不当、没有养殖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刘初开屡遭挫折。他说,第一年养殖肉鸡,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只有自己能体会。几次失败,让他身心憔悴,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在县农业部门及镇政府的支持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外出学习考察、请专业人员指导、查阅有关书籍,逐步解决了肉鸡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2012年开始,刘初开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最高年出栏肉鸡达8万羽。他的养殖场在育苗、捉鸡、下饲料等劳动中,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约400人次,帮助群众增收约4万余元。
刘初开肉鸡养殖成功,逐步带动了鸡场村其他群众发展肉鸡养殖。在个人发展肉鸡养殖的同时,刘初开积极和其他养殖户分享交流养殖技术和经验,建鸡场、选鸡苗、做防疫、配饲料,他知无不言,细枝末节,都充分考虑。面对养殖户的提问,他倾其所学、言无不尽,帮助村民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问题。目前,鸡场村群众的肉鸡养殖年出栏40余万羽。
刘初开走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叫富。”刘初开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够帮助大家共同致富,是更大的“富足”,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多年来,刘初开始终牢记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也始终牢记着创业初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支撑。如今的刘初开虽已家境殷实,生活富足,但是他仍然忙碌于养鸡场,当周围农户需要他进行技术指导,无论闲忙,他都会亲自上门,手把手教他们应用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养殖户的腰包一天天地鼓了起来,提起刘初开,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感谢老刘,这人特别好,不愧为人大代表。”
刘初开表示,自己文化不高,在履行代表职责、代表作用发挥上做得远远不够,只要县镇两级有组织代表开展学习培训、视察活动等,他都积极参加,希望能多学一点,多替群众想一点,多为群众做一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走访调研中,他发现了大槽村青杠寨至柏茂村大槽组通村路、腰寨落木林至桐梓坡村大院组村级主干道等部分村级硬化公路,因年久失修,加之遭遇山洪等自然灾害,出现路面水泥层破裂下沉、路基垮塌等,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在息烽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刘初开作为第一提议人,和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争取项目资金投入解决九庄镇村级硬化公路破损维修和升级改造的建议”。目前,大槽村青杠寨至柏茂村大槽组通村公路已完成升级改造,腰寨落木林至桐梓坡村大院组公路,现在正在施工改造。
2024年2月,贵州多地陆续发生山火,森林防火形势严峻。鸡场村林区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管护难度大,风险等级高。刘初开义不容辞加入森林防火工作当中,看到田间群众铲灰积肥、燃烧秸秆,他苦口婆心进行宣传打招呼,增强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看到有火情,他迅速进行处置。
刘初开(左)与鸡场村党支部书记杨邦信交流
“有责任、热心肠、敢担当。”这是鸡场村党支部书记杨邦信对刘初开的评价。平常村里出现矛盾纠纷,他都积极主动参与协调工作,利用他在村民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做好群众工作。在鸡场村半边林组自来水管安装过程中,因施工方与群众沟通不畅,部分群众不愿意自来水管从自家屋后安装,施工方便将自来水管沿马路的位置进行安装。由于安装路线不合理,影响群众的安全出行。刘初开得知情况后,及时到该组了解情况,通过入户听取群众想法,收集群众意见,提出合理建议,施工方对水管安装线路重新更改,解决了施工方与群众纠纷,自来水管顺利施工安装。
“能够为群众服务代言,是我的荣幸。”刘初开说,他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继续发挥养殖带头作用,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同时,将加强学习,认真收集整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群众的代言人,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撰稿人:梅红艳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