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范勇代表:以高质量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服务产业创新科技革新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范勇是云岩区第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亦是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贵州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所(院)长,作为连续两届人大代表,他始终恪守职能职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聚焦我省科技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为重点产业发展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着决策支撑。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区人大代表范勇时常说的一句话,他也始终在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用这个标准来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


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撑创新决策

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我省科技创新发展顶层设计。一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撑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决策部署。完成10组“富矿精开”科技支撑、产业链创新图谱和创新资源库编制,梳理出产业链30条、绘制产业链创新图谱13张,形成10套“1+1+7”系列科技支撑材料,为我省“富矿精开”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布局、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双招双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面向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在全国首先开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开创性地开展科技创新对贵州经济增长贡献研究,探索构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的直接贡献评价方法,从统计角度客观衡量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省科技创新的供给能力。三是体系化建立全省科技创新调查工作机制,助力提升贵州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了适应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资源体系化布局,构建开放的决策—评估循环迭代机制提供决策支撑。四是建立健全全社会研发项目库和需求库,支撑构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机制。制定《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代码管理规范》省地方标准,优化研发项目库信息化平台功能,全面调查全省创新主体研发活动,累计登记3245家创新主体研发项目27164项、14983项。为支撑我省重大科技项目储备布局,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五是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建设,夯实研究基础。在全国省级情报所中率先引进布局国家科技情报预警预测平台,结合“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开展本地化改造搭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知识化服务平台,已成功汇聚985、211、双一流高校和国字号科研机构专家323131名、科技成果29608项、创新平台1760个、重点企业2417家、科技需求2000余条,为科技情报和战略研究夯实了数据基础。


聚焦科技体制改革,支撑创新政策制定

围绕科技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科技体制和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等科技中心工作任务,强化科技体制、科技政策和科技项目研究,启动实施了一批决策科学项目,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启动实施一批决策科学项目。围绕“科技入黔”、科技部门机构改革的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启动实施了10项决策科学项目研究,为科技管理部门体制机制改革、重大政策制定、创新平台布局和研发主体激励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全面参与重大科技政策制定。参与一系列科技管理制度研究和起草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完善我省科技管理制度、改进科技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情报和服务支撑。三是全面参与科技政策制定咨询和促进创新政策落地研究。梳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横向科研经费绩效分配等政策要点,为省疾控中心、省地质博物馆等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编印《科技政策要点快讯》每日1期共68期,以内部资料的形式面向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四是建设运行科技政策信息化平台。升级改版科技政策超市,为科研机构、科研人员、企业提供精准推送项目申报、科技政策等信息1317条,平台全年浏览量达4万余人次。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创新顶层设计

围绕“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科技成果大普查,开展规划执行、项目绩效和成果转化情况评估评价和研究分析,为科技创新抓规划提供情报支撑。一是顺利完成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客观评价了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执行情况,为推动规划落实、验证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首次以年度报告形式对验收的科技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完成《2022年度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年度发展报告》(验收篇)和(成果篇),为评估我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绩效,规划布局研发项目提供了一手资料。三是完成科技成果大普查,服务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完成贵州省71家研究开发机构的成果普查工作,搜集科技成果2113项并在贵州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上发布,筛选典型科技成果320项,为2023贵州省科技成果普查首批成果推介会和首届贵州科技节科技成果发布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聚焦创新主体需求,支撑科技管理服务

征集凝练企业技术需求,高效服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支撑服务科技管理全过程。一是动态更新企业技术需求库。建立了“千企面对面”技术需求分类目录,形成了2022年、2023年重点企业“千企面对面”技术需求清单,共计300条。动态更新企业技术需求库,累计入库需求2000余条,为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编制和研发项目规划布局提供基础支撑。二是高效完成科技项目“三查”、科技项目验收、高新技术企业复核等支撑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查重、“三查”项目、科技报告审核、科技计划项目验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料复核和现场复核等工作,超高效率、高质量、高完成度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有力支撑了我省科技管理。三是发挥平台优势,强化信息资源服务。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顺利挂牌运行,为“双链”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依托TISC平台组织开展公益培训10余场次,培训各类科研人员1200余人次。


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建言发声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范勇注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一是积极参加云岩区“云商会客厅”活动,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云岩区重点企业作专题培训。通过云岩区政府搭建起的政府、企业、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向云岩区政府提出关于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建议。针对云岩区创新要素聚集度不够,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融合不足、产业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完善科技创新领导体制机制,强化战略谋划和总体布局,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创新要素配置,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坚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建议。


范勇在云岩区“云商会客厅”第一期活动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专题培训


范勇表示,他将牢记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发挥科技情报“耳目、尖兵、参谋”作用,为贵州省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情报力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