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精英到乡村领路人丨从江县加榜乡人大代表田永通的“逆行”人生
他放弃年薪10万的offer,毅然千里归乡,只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他曾是城市白领,如今却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他说:“总得有人回来,把家乡的灯点亮。”
他就是从江县加榜乡人大代表、平忙村党支部书记田永通。
这条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之路,他走得坚定而踏实。每当有人问起为何放弃优渥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他总是笑着说:“乡亲们需要我。”短短一句话,道出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已在城市站稳脚跟的田永通回到家乡。在加榜乡平忙村探亲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揪心: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的都是留守老人儿童;传统农耕方式效率低下,群众收入来源少,收入微薄;村寨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生活脱节。
“家乡需要改变”,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经过深思熟虑,2021年,田永通毅然辞去城市工作,回到平忙村担任村干部。
亲朋好友劝他不要回来。可是田永通早已下定决心:“我是吃家乡米、喝家乡水长大的,现在家乡需要我,我怎能袖手旁观?我相信在家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刚刚回到村里,田永通面临重重困难。群众对这个“城里回来的年轻人”是否能担起重担持怀疑态度。
更棘手的是,村里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经多方走访和深入了解,他发现村里气候非常适合养猪,且一直有养殖香猪的传统,但也存在散户养殖、销路狭窄等难题。
为了摸清香猪养殖的市场前景,田永通自费跑到贵阳、广西等地考察市场,学习养殖技术。他白天在养殖场向专家请教,晚上就在宿舍里研究养殖手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技术要点和市场分析。
回到村里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香猪养殖打造成平忙村的支柱产业。2022年,他率先建起养殖场,养了400头香猪,当年就卖掉了200头。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田永通不仅走家串户与群众拉家常,讲清楚香猪的市场潜力,还多次组织群众召开鼓楼议事会,商量如何与群众建立利益链接,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群众养,他找销路”的模式应运而生。
要想抢占市场份额,香猪的品质必须要有保证。田永通要求合作社成员务必要坚持生态养殖,不能使用任何添加剂和催长剂。“咱做产业就得讲诚信,不能砸了家乡的招牌。”
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平忙村的香猪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仅2024年,全村的香猪销售就达300余头,带动20余农户稳定增收,户均增收3000余元。养殖户田大姐由衷感叹:“以前养两三头猪自家吃,现在光这一项就能增收3000多元,孩子上学的花销终于不用愁了。”看着乡亲们脸上的笑容,田永通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当香猪产业步入正轨,田永通又把目光投向莽莽青山。田永通因地制宜,利用平忙村地广人稀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林下“生出金子来”。2022年至今,全村共种植林下黄精500余亩,种植石菖蒲、钩藤等中药材50余亩,为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在平常走访中,田永通了解到,群众最希望改善日常出行、排污等。于是,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让平忙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起来。逐一完成落实道路硬化1000米、排水沟1000米、实施“电改”57户、排污项目75万元等民生项目,实实在在为村民“跑”出好生活。
从城市白领到乡村致富带头人,田永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他放弃城市的繁华与安逸,却在乡间小道上走出了别样的人生精彩;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爱戴。
每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田永通总会望着山间奔跑的香猪和远处错落的民居,笑着说:“看到家乡越来越美,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这位“逆行”人大代表的故事,正如同他推广的香猪产业一样,在平忙村的青山绿水间,散发出持久而温暖的芬芳。(来源:通讯员 杨秀权、梁怀全、王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