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长里短到议案建议——看息烽县鹿窝镇人大代表雷逢敏如何把“民声”变“民生”
在息烽县鹿窝镇合箭村的乡间小路上、农家院落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目光坚定的身影。她,就是息烽县鹿窝镇第二届人大代表、合箭村协管员雷逢敏。沾着泥土的鞋、磨起“茧”的笔记本,是她联系群众的真切印证;村民们亲切的招呼、信任的目光,是她履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一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被她深深镌刻在心,化作日复一日的实干,赢得了乡亲们由衷的赞誉。
雷逢敏在村委会办公
甘当“贴心人”:枝叶关情解民忧
作为村协管员,雷逢敏负责人社事务和文书工作,就业、社保、医保……桩桩件件都连着村民的心。她深知,“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全是办法”。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雷逢敏上门为村民服务
面对村民的困惑,她不厌其烦,一遍遍讲解政策,直到对方点头明白。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困难群体,她的“办事窗口”就搬到群众家中。一次,得知一位高龄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办理社保认证焦急万分,雷逢敏立即登门,手把手指导操作,解了老人后顾之忧。像这样“跑腿代办”“上门服务”,在她工作中已是常态。“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小事’办实办好。”朴实的话语,道出的是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设身处地的关怀,让她成了村民信赖的“自家人”。
巧当“连心桥”:听声察情传民需
雷逢敏深知,人大代表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她将“倾听”视为首要职责,既主动“收”集,更敏锐“察”觉。
雷逢敏走访选民,收集社情民意
一次联系群众活动中,村民忧心忡忡的议论引起了她的警觉:“听说合箭的幼儿园要停办了?”“孩子上学怎么办?”她立刻深入调查。情况属实:鹿窝镇中心幼儿园(合箭分院)因生源减少、成本增加面临停办,16名幼儿将被迫去5公里外的镇中心幼儿园,接送困难、加重负担。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关乎家庭生计!雷逢敏迅速行动,协同村委会向镇政府和教育部门反映情况,并郑重提出“保留村级幼儿园”的建议。经过积极奔走和多方协调,合箭分院不仅保住了,还争取到5万元专项资金改善条件。如今,焕然一新的幼儿园里,童声笑语格外响亮。
这次经历让雷逢敏更坚定了履职方向。每逢镇人代会前夕,她的身影便活跃在各村民小组:院坝里、田埂上,与村民促膝长谈,随身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心声:“磨盘山晚上太黑,走路不安全,能不能装路灯?”“箭杆林组生活污水横流,气味难闻!”……这些“琐事”,在她看来是沉甸甸的民生期盼,是履职尽责的源头活水。她仔细梳理分门别类,力求将最真实迫切的民意带上人代会。
勇当“实干家”:纾困解难显身手
将民声民意转化为落地见效的建议,是雷逢敏履职的最终目的。她的每一条建议,都扎根基层,直指痛点。
点亮“民心灯”:磨盘山组道路崎岖,入夜漆黑,出行危险。雷逢敏多次在傍晚实地踏勘,精确记录需安装路灯的路段和数量。在镇人代会上,她提交了《关于在磨盘山区域安装路灯的建议》。建议得到高度重视,120盏路灯很快照亮了山路,更点亮了村民的心。“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雷代表办了件大好事!”村民的喜悦溢于言表。
雷逢敏(左三)参加代表视察活动
引来“丰收水”:小竹苗组沟渠年久失修,淤塞渗漏,灌溉季争水纠纷不断,影响收成。雷逢敏卷起裤腿下田,与老百姓一同查勘,精准定位问题点。她据此撰写的《关于修复小竹苗组农田灌溉沟渠的建议》迅速得到响应,沟渠高效修复。清流汩汩,滋润了田地,稳住了民心。她提出的《关于合箭村毛家堰组沟渠改造的建议》《关于在合箭村磨盘山组修建沟渠的建议》等,均得到积极办理。
净化“宜居地”:小竹苗组和箭杆林组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横流,影响环境卫生和健康。雷逢敏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实地勘察地形,反复论证后提出《关于在合箭村小竹苗组和箭杆林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最终,2口集中式沉淀池和50口单户式沉淀池建成投用,有效收集处理污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前污水到处淌,夏天不敢开窗。现在干净清爽,住着舒心,多亏了雷代表操心奔波!”箭杆林组老党员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无论是村协管员的日常工作,还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履行,雷逢敏始终扎根一线,步履不停。她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写满民意的本子传递民声,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生动诠释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在履职为民的广阔天地里,她继续书写着温暖而坚实的篇章。(撰稿人: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