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从基层来 | 省人大代表、非遗传承人韦丽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代表资料

韦丽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非遗传承人(枫香染技艺)、骆越魂非遗工艺品工作室负责人


内容简要

枫香染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蓝色与白色是构成传统枫香染的灵魂要素。简单的靛蓝染料与枫香牛油的巧然结合,或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韵致与青花瓷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画布上的青花瓷”。记者走进贵州省人大代表、贵阳市枫香染技艺非遗传承人韦丽的工作室,在与您一起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了解人大代表关注的民生民意。




记者手记

“枫香染和蜡染有什么区别呢?”见到韦丽时这是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她说:“大多数人确实是对蜡染最为熟悉,这两种技艺最肉眼可见的区别是,我们枫香染没有蜡染图案里的‘冰裂纹’”。

于是,我们从枫香染的技术特点聊到布依族的图腾文化,从文创产品的种类、销售、开发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韦丽看来,培养一个非遗传承人不仅需要长久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非遗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热爱可抵万难。

要想让这项相对冷门的事业“活下来”并焕发新彩,厚植人才沃土是关键。“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激发他们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韦丽介绍,非遗学习一般要经过三年以上的培训才能算是入门,之后更是要经历一段漫长而又寂寥的打磨时光。

此后,如何让非遗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创新架设起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使其更具持久的生命力?

在桌上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中,一个保健类的枕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一大一小的枕头设计,是专为医院病人量身定制的。韦丽介绍,枕头里医生会放入一些医疗药物,有安抚情绪、保健助眠的功效。这个设计很受欢迎。

如果说自发自觉地探寻不同的“打开方式”,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内生动力,那么建立保障非遗的长效机制就是外源联动。

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3.54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2023年下达到贵州的非遗保护资金预算指标是4326万元,目前已按照项目分配实现100%转移支付率。

“去年我在省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强化非遗研学基地的建议后,非遗研学基地的监管、建立标准化体系和研学市场的教育、培训方面得到了加强。”韦丽说。

“今年的建议也准备围绕非遗保护来提吗?”我问韦丽。

“我今年重点关注乡村建设和教育保障。”韦丽说村里群众向她反映最多的是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离我们村最近的学校都在几公里以外,小孩去上学太远了。这么冷的天,要是娃儿们出行能方便点那就太好了。”

不远处,染缸旁的一束棉花开得白乎乎、毛绒绒的。“啊,又开了几朵”。韦丽边说边观察染缸的情况。“冬天染不了,但是这个缸好得很。”她说。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像韦丽一样的非遗传承人们正不懈努力。在解决老百姓身边大小事,奋力过上好日子的征途上,人大代表亦不负重托。


记者:龙利硕 陈兵 张茂 刘肪宏

摄影: 刘肪宏

海报: 张茂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