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邹正军代表:用“十六字调解方针” 有效化解群众纠纷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日,司法部表彰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其中,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乡人大代表邹正军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从事调解工作近二十年来,邹正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热情服务”为准则,以“维护稳定”为原则,不厌其烦地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并总结出了“十六字调解方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架起了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担负起维护社区稳定的“定海神针”。



邹正军作为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乡人大代表,他与矛盾纠纷调解结下“不解之缘”。缘于2005年10月担任木寨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从那时起村里有矛盾纠纷的地方都有邹正军的身影,从最开始的调解无从下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邹正军在调解工作上花了不少心思,他白天在村委上班,晚上就自学农村基层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法律法规,并把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誊抄在笔记本上,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就做好记录,利用在当地法庭调解的机会,向法庭工作人员请教,并在实际调解中运用相关法律条文条款,围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开展调解工作,在实际调解矛盾纠纷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由于调解成效显著,2021年3月,邹正军被大方县人民法院聘请为“特邀人民调解员”。

“我干村里的工作将近20年了,所以见证了整个木寨社区的发展历程,因为发展和矛盾就像是‘孪生兄弟’一样,哪里有发展,哪里就有矛盾,所以我参与解决了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矛盾,总结出了16字经验,第一是‘以情动人’,我是以与群众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调解;第二是‘以柔制刚’,结合部分当事人的情绪,我用柔和的方式来应对他们;第三是‘以冷制热’,因为有部分当事人是恶人先告状,我不会跟他计较,我会慢慢做好记录,慢慢给他调解;第四是‘以例感人’,我会列举一些在当地听得见、看得着的事例来感化当事人,达到我们预期的调解效果。”邹正军说。

“以情动人、以柔制刚、以冷制热、以例感人”,邹正军总结出的这套“十六字调解方针”,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简单文字上的拼凑,而是来自一次次真实的矛盾纠纷化解的总结,更是来自他对调解工作长年累月的坚持和热爱。

邹正军说:“我曾经调解过一户文姓人家,女方为外乡人,当时有三个小娃,女方嫌他家庭条件不好,想提出离婚,于是我认真地跟女方讲解,离婚对小孩来说造成的伤害比较大,让她打消离婚的念头。过两个月我们再到这个家庭中,看到他们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的那种和谐氛围,我对人民调解工作有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2021年以来,经邹正军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400多起,其中数婚恋纠纷最多,在婚恋纠纷当中,他的“十六字调解方针”也颇为有效,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以情动人,在一次次调解中,挽救了一个个濒临支离破碎的家庭。

像木寨社区箐头组居民申从英老人家,就是调解的受益人之一,每次见到邹正军都要拉着他说感谢的话,她说:“如果没有邹正军调解,他们这个家庭早就散了。”

在矛盾调解的路上,邹正军不仅是一个“能手”、一名“专家”,更是一个有心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木寨社区人民群众的信任与尊重,其调解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木寨社区的矛盾纠纷发生率逐年减少,木寨社区先后获得“贵州省法治示范村”“贵州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邹正军个人也获得了“全省人民调解能手”“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这几年我们主要是充分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的开展,用好联户长职能,让他们第一时间内掌握他们小区内的矛盾,并第一时间去化解,化解不了的立即给我们社区调委会反映,我们会尽快去把它化解,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相比前几年来,我们的矛盾纠纷比例是有所下降的。”邹正军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