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吉艳代表:三尺讲台写春秋 一片丹心育桃李
在朗溪中学校园,许吉艳的身影频繁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间。身为印江自治县第九届县人大代表、语文教研组组长,她扎根教育一线,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指引,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为乡村教育奔走发声
每届人大会议,许吉艳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会议期间,她第一时间领会精神,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支持,转化为接地气的话语传递给基层教师。
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她紧扣乡村教育痛点,用实际的调研案例发声,讲述乡村学科教师短缺,如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匮乏,孩子情绪困扰难获支持;点明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因认知、精力难给孩子有效陪伴引导。分享“乡村抑郁症女孩因缺心理教师难被识别干预,父母因路途远、费用高求医困难”的故事,以细节打动全场,进而提出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轮岗交流补足师资的建议。
2023年秋季,“县管校聘”试点落地朗溪中学,分流调整与职称评审机遇并行。她摒弃个人顾虑,没因未知环境犹豫,也未被职称晋升吸引,主动申请到城区优质学校交流学习。在城区学校,她沉浸式参与教研教学、课堂改革,把先进教学模式、管理经验记录整理,利用课余时间与城区教师研讨,只为将前沿教育实践带回乡村,让“县管校聘”的政策活力,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动力。
做教育改革的先锋者
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许吉艳积极投身实际。2022年新课标改革启动,她第一时间组织语文组研学,每周四下午固定开展教研活动,带领老师们深入解读教材、探究教学方法。面对新中考命题改革,她敏锐洞察,意识到需转变教学思路,组织各年级语文老师共同研讨,提出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并率先尝试“大单元教学”“情境化命题”“整本书阅读”等新模式。
在她带动下,语文组教研氛围浓厚,中考成绩连续领跑全县,教研活力还辐射其他学科,助力学校蝉联全市乡镇中学教学质量一等奖,多名教师斩获全县教学质量一等奖。其智能研修教研案例《智能助推提质研修创建高效——基于AI数据开展“同课异构”大单元教学校本研修》,在2023年全县智能研修案例评选竞赛活动中荣获中学组特等奖;2025年,她还获全县优质课竞赛(整本书阅读课题组)一等奖,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添砖加瓦。
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课堂上的许老师总是神采奕奕。她坚持“一课三备”:假期提前规划单元框架,课前精细打磨环节,课后反思调整。办公室里那盏常常亮到深夜的灯,见证着她钻研教材的专注身影。她设计的“古诗文闯关”“名著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们爱上了语文课。比她年轻的教师说:“许老师的课堂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我们都在向她学习。”
除了教学工作,许吉艳还主动担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她建立了详细的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灵信箱”“阳光聊天室”等渠道,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各年级的学生她都关注,有的因家庭变故而低落,有的因父母离异而自卑,有的因留守家中而孤独,有的因学习困难而消沉,有的因产生矛盾而生恨……许老师一旦发现,就及时找到相关学生面对面交流,做好心理辅导。曾经有个学生,因与父母产生矛盾放弃学业,甚至离家出走闹轻生。许老师陪她谈心月余,长期“跟踪”鼓励,最终帮其走出阴霾并考上高中。这样的故事,在她职业生涯里不胜枚举。
搭建好民意的连心桥
作为人大代表,许吉艳还借家访、调研深入村镇。她建立的“代表联系卡”上记满了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校门口交通隐患、留守儿童心理关爱、课后服务多元化……她认真梳理,及时反馈给学校和职能部门。
在同事眼中,许吉艳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开路先锋,是语文组的引路人;在学生心里,她是知心的大朋友,也是一位爱心妈妈;在家长看来,她是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也是抓教学质量的一把好手。学区办领导这样评价:“许吉艳代表扎根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她不仅是教学能手,更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标兵。”
已过不惑之年的许吉艳,仍守着教育初心。她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我愿做一辈子的园丁。”在教书育人、为民履职的路上,她正用爱心与责任,书写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动人篇章。(部分图片来源印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