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息烽县温泉镇人大代表王正刚:履职尽责,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在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兴隆村,有这样一位带头人。他引领村庄先后摘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振兴“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村、“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多项荣誉。他,就是温泉镇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王正刚。自当选以来,他全身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五治”、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大展拳脚,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澎湃活力。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自2022年贵阳贵安推行农村“五治”工作以来,为倡导文明新风,王正刚积极召集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探索建立“积分超市”。他们以农村“五治”为载体,创新构建“四有五民”积分奖励机制,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红白事简办、厚葬薄养等治理难点精准量化为积分指标,通过“正向加分、负向减分”的奖惩机制,制定详实的积分兑换细则,并健全台账登记、积分兑换、公示公开等制度。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五治”的主体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以前大家比收入、比吃穿,现在比的是房前屋后的整洁、家庭的和睦,家家户户都铆足了劲攒积分呢!”村民李俊才乐呵呵地说。积分超市的设立,让比积分、比贡献蔚然成风,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他指着客厅一角的电饭煲介绍:“这就是我前不久用15积分在‘超市’换的,每次用它煮饭,感觉都更香些。”

王正刚深有感触:“村民的要求其实很实在。这些日用品平时也需要购买,实行积分兑换后,大家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上的积极性可高了!”李俊才的积分,正是他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的成果。



2022年以来,王正刚在农村“五治”工作中身先士卒,为兴隆村争取改厕指标100余户,引导村民主动拆除老旧房屋10余栋,成功劝阻乱办酒席3户,增设垃圾收集点33个,发放垃圾桶500个。


“连心桥”巧解“千千结”,筑牢基层和谐根基

“在农村,很多矛盾纠纷看似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忧乐愁盼。”王正刚深知,“绝大多数矛盾,通过心贴心地唠家常就能化解,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和气。”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不久前,兴隆村发生一起涉及51户村民的猕猴桃土地租金纠纷。村民杨某2017年返乡创业,在草香组发展250亩猕猴桃种植,与村民约定前三年免租金,三年后按收益的5%支付租金。然而,2021年杨某因资金问题放弃管理,导致村民土地多年无收益。面对这起持续两年、争执不断的纠纷,镇人大代表王正刚主动揽责。他积极协调温泉镇综治服务中心、司法所及联村领导和部门,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细致解答疑问,分析利弊,制定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成功为这起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在矛盾调解实践中,王正刚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坚持多措并举、多元联动,学以致用,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件,探索出一套具有兴隆特色的处纠经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连心桥”“民意窗”作用,从细微处着手,在实效上发力,当好群众身边的“调解员”,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撂荒地”变身“聚宝盆”,激活乡村产业动能

撂荒地整治,一头系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生态保护。为盘活闲置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王正刚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精准把脉撂荒根源,积极为有效利用建言献策。

“兴隆村山清水秀,水源丰沛、水质优良,发展稻田鱼养殖大有可为,能有效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在他的推动下,近年来,兴隆村在帮扶单位贵阳银行及驻村工作队支持下,巧妙利用村民撂荒地,依托地域优势,打造了20亩生态鱼塘。采用“人放天养、自然生长”的生态模式养殖稻田鱼,并实行“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按需销售”的精细化管理,紧密对接市场动态。

“村集体的养鱼项目见效益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每次捕鱼售卖,附近村民都自发来帮忙。村集体增收了,我们村民的腰包才能跟着鼓起来!”村民万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兴隆村通过整治撂荒地发展鱼藕种养,先后投放鱼苗2万尾,经分批捕捞销售,预计收入可达7万余元。


“金果子”铺就“致富路”,壮大特色产业根基

兴隆村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为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王正刚带领村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瞄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向,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融合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贵长”猕猴桃。

“去年我家分红5000元,平时还在村里的果园、养殖场打零工,一年收入近2万元,再不用像以前那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了。”村民李春贵笑容满面。同在基地务工的张约书补充道:“我在这里干了三四年,环境熟悉,离家又近。今年继续在猕猴桃基地干活,既能挣点零花钱,还能顺便照看孙子,给儿女减轻负担。”

自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来,兴隆村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基地负责人魏明介绍:“兴隆村种植‘贵长’猕猴桃已有十余年,面积达1300余亩,年产量约200万斤。”

在王正刚的带领下,兴隆村还通过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7个,由支书带动16名党员发展生猪养殖、脆红李、猕猴桃等产业,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辐射带动全村300余户13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村集体年收益突破20万元,农户分红总额达40余万元。(撰稿人:浦仕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