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畔踏出双岗履职路——记息烽县流长镇人大代表尹明凯
凌晨两点,一辆满载12万尾鱼苗的大货车驶入息烽县流长镇四坪村。星光下,村支书、息烽县流长镇人大代表尹明凯早已等候多时。他搓了搓手,招呼着几位同样睡眼惺忪却干劲十足的村民:“快!小心点卸,这可是村里的‘金宝贝’!”
尹明凯(右)介绍四坪村“鱼菜共生”智慧农业基地情况
手电光束刺破夜幕,映照着他们小心翼翼搬运鱼筐的身影——四坪村“鱼菜共生”智慧农业基地迎来了首批“住客”,村集体经济这艘航船,在尹明凯的掌舵下,正迎来破浪的关键时刻。与此同时,二十公里外,乌江岸边的“又见乌江新月湾”民宿灯火温暖,笑语隐约。这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两个场景,无声勾勒着尹明凯作为流长镇人大代表和四坪村村支书“双岗建功”的坚实足迹,更映照着他深植泥土、心系乡亲的滚烫初心。
脚沾泥土:代表履职沉到一线去
身兼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两副重担,尹明凯深知,履职的根必须扎在群众中间。他摸索总结出“三线工作法”,硬是把履职平台从会议室搬到了田坎边、院坝里:
尹明凯与群众座谈,收集社情民意
民意收集在一线:尹明凯的身影每月都会出现在青杠坡组、麻窝组等片区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地蹲下来,和老乡们拉家常、掏心窝。他尤其惦记着脱贫户、监测户和特困户的日子过得咋样,摸摸炕头温度,看看米缸余粮。仅2024年以来,他就在这“一线板凳”上,记满了厚厚一本民情日记,收集整理出关于道路硬化、水利修复、环境整治等32条沾着泥土气息的建议。
尹明凯在人大代表联络室接待选民
问题解决在一线:群众急难愁盼就是他的行动令。面对乡亲们反映强烈的“产业路不通农机”难题,他多方奔走,推动落实了投资76万元的产业路建设项目。从规划那3.5米宽、能跑农用车的C25砼硬化路面,到带头挥锹抡镐、协调机械,他硬是和村民一道,啃下了硬化、维护30多公里产业路的“硬骨头”。“这下可好了!农机开得进,收成拉得出,再不用肩挑背扛了!”村民们看着平整宽阔的新路,喜笑颜开。这条路的畅通,不仅联通了田地,更联通了民心,成为尹明凯“脚沾泥土”履职最生动的注脚。
监督落实在一线:四坪村76万元的产业路建设项目落地后,他寓监督于工作中,带头硬化产业路,打通群众致富“最后一公里”。全程跟踪贵州建工建江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质量,确保三条总长2.5公里的“产业动脉”如期贯通,并且符合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验收标准。他带领村民一起监督工程施工,印证着代表的履职深度。
产业筑基:集体经济破浪前行
如何让四坪村富起来?尹明凯的答案写在实干中,形成了生态渔业与文旅融合“双引擎”驱动的格局:
“鱼菜共生”智慧农业基地投鱼苗场景
生态渔业“游”出新路:他牵头创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息烽穗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30万元建起核心项目——“鱼菜共生”智慧农业基地。43米长、35米宽的智能温棚内,25个养殖池碧波荡漾,1000立方米水体孕育着希望。创新的“设施生态鱼养殖”模式,预计年产成品鱼10万斤,为村集体带来64万元收益,直接带动20位村民家门口就业。那凌晨接回的12万尾鱼苗,正是这希望的种子。
乌江畔“点亮”文旅新星:依托乌江得天独厚的资源,尹明凯眼光独到地打造了“又见乌江新月湾”精品民宿项目。盘活8栋闲置农房,创新“村集体参股+专业团队运营”模式,配套江景露营地、红色文化展厅。项目一亮相便备受青睐,预计运营首年就能吸引游客超万人次,为集体经济开辟了亮眼的新增长点。
尹明凯在村委会与群众交流
多元产业夯实家底:除渔业、文旅融合产业之外,尹明凯不忘“多条腿走路”。建成黑山羊养殖基地,开辟百亩柑橘示范园,仅这两项,尹明凯便组织实用农技培训12期,复耕撂荒地300亩。一个集“特色水产、休闲文旅、绿色种养”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四坪村逐渐清晰、壮大。
治理升级:美丽乡村入画来
村庄美、乡风好,是尹明凯履职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五治”“两清”扮靓家园:他以“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为抓手,大力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清运陈年垃圾杂物30吨,整治污水沟渠、水池2处;完成136户卫生厕所改造,拆除整治乱搭乱建68处,118户庭院景观焕然一新;复垦整治撂荒地、非粮化土地180余亩……昔日的“脏乱差”悄然褪去,洁净美的新画卷徐徐展开,文明乡风日益醇厚。
“三治融合”滋养和谐:构建“党支部引领+村民理事会协商+网格员服务”的治理体系,与时俱进修订村规民约26条。一年来成功化解邻里、土地、林地等矛盾纠纷43起。创新设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公开表彰文明家庭35户,营造了人人向善、和谐有序的乡村新风貌。
枝叶关情:民心是最大的履职答卷
在尹明凯心中,人大代表的价值,最终要由群众的笑容来丈量。他始终将最温暖的关切,投向最需要帮助的人:
访贫问困暖民心:定期走进脱贫户、监测户、特困户家中,这既是工作,更是他长久的坚持。不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精准把脉,一户一策办实事:帮张家申请到政策补助,替李家联系好就业岗位,给王家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点滴行动,如春风化雨,传递着党的温暖。
爱心“爸爸”护幼苗:尹明凯心里装着一张特殊的名单:全村205名未成年人,尤其是27名“四类学生”和“五类儿童”。他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爱心爸爸”。关心他们的学业进度,牵挂他们的生活冷暖,疏导他们成长的小烦恼,暑期严防溺水安全。定期走访时,书包、文具、新衣是常备的“礼物”,遇到学习难题,他也能坐下来耐心辅导。这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守护,为村里的特殊儿童群体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
尹明凯走访村民,收集社情民意
七月流火,四坪村处处生机盎然:产业路上,满载农资和希望的车辆穿梭不息;“鱼菜共生”基地里,鱼翔浅底,菜苗青翠;乌江畔的“新月湾”,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江涛声交织。村民的账本,默默记录着变化:土地流转金每亩增收500元,在基地务工月均多挣2500元。这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尹明凯用脚步丈量出的民情厚度,用真心化解的民生难题,用实干浇灌出的富民果实。
站在新修的产业路上,眺望着生机勃勃的村庄,尹明凯的话语朴实而有力:“集体强了,村民富了,我这代表才算没白当!”翻开他磨破了边的履职笔记本,扉页上“脚沾泥土,心贴群众”八个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四坪村蝶变振兴的最佳注脚,更深刻诠释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双岗建功”的全部内涵——在推动一方发展的壮阔征程中,永葆那份为民服务的赤子初心。
当晨曦为“鱼菜共生”的鱼池披上金纱,当暮色将“新月湾”的观景台染成暖橙,尹明凯的身影依然忙碌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活鱼书记”的人大代表,正用双岗履职的坚实脚步,在奔腾不息的乌江畔,奋力书写着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篇章里有集体经济破浪前行的激越,有美丽乡村破茧成蝶的惊艳,更有访贫问困的拳拳之心、爱心守护的绵绵之情,以及那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永恒承诺。(撰稿人:吴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