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人大代表王大文:田间地头的“守护者” 民生发展的“建言人”
在独山县的阡陌乡野间,人们常会遇到一位脚步匆匆的“庄稼医生”——县人大代表、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大文。多年来,他俯身田亩、脚踏泥泞,不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推动农业技术落地生根,更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将民意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头,为县域发展献良策、为百姓期盼奔走发声。
烈日下、细雨里,他不是在田埂间俯身细察一叶一苗,就是蹲在埂头与农户并肩交谈。指尖轻抚过嫩叶的背后,是他对病虫害的敏锐捕捉,一句句看似家常的询问中,藏着他为农情农事精准把脉的初心。
“王主任经常过来指导,专门针对我们茶农在茶叶种植中的病虫害用药问题给出建议。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如今种出的茶叶品质和产量都越来越高,茶叶也越种越好了。”群众陈友昌说。
“作为在农业一线深耕多年的农业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紧盯庄稼的病虫害情况,凭借这些年积累的识别和预判经验,更快发现隐患、找准防治办法。这既是我的专业职责,更是对群众‘粮袋子’负责的履职担当。”王大文说。
王大文不仅是庄稼的“守护神”,更是农民的“贴心人”。多年来,他独立承担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工作,对田间调查所获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及时向全县各级相关单位发布预测预报,精准指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凭借长达十多年的坚守,他能准确预报农作物突发性、常发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与程度,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累计指导防治面积70万亩次以上,每年最大限度挽回因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近万吨,切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每一次田间调查的数据都不能马虎,每一份病虫情报都要精准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帮农民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既是我的专业追求,也是作为人大代表对群众的承诺。”王大文说道。
“不管是罕见的作物病害,还是复杂的虫害发展趋势,王主任都能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快速判断症结、给出科学防治方案。这份对专业的精通、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一直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同事李极如此评价。
除了在病虫害防治领域深耕,王大文的工作还覆盖了更广泛的农业服务范畴。他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法规,严谨开展农作物检疫,细致加强农药管理。此外,他还结合工作实践撰写多篇专业文章,更凭借过硬业务能力获得了多项农业奖项,为独山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在农业服务领域多点发力、屡创实绩的同时,王大文的责任与担当还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民生舞台。
2021年,王大文当选县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对“三农”的关切和民生需求放在心里,围绕各类民生实事相继提出了《关于筛选适宜在独山水稻种植优良品种的建议》《关于在独山创建茶叶交易市场的建议》《关于在独山县茶天堂创建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议》等建议。
这些建议在他的推动下逐步落地,切实回应了群众诉求。作为人大代表,他既当好基层声音的“传递者”,又做好政策落实的“推动者”,用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会继续聚焦与群众生活、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民生议题,进一步收集民意、整理建议。同时,结合自身农业专业优势,在民生问题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上多下功夫,努力让履职更贴近群众需求,更好服务独山民生改善与‘三农’发展。”王大文说。(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