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岗建功显担当 履职为民践初心——记息烽县人大代表吴亮富的履职足迹
在息烽县鹿窝镇大石头村,一提起吴亮富,乡亲们脸上便洋溢起信赖的笑容。这位常年在外打拼的乡村能人,自2021年当选息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便全身心投入到家乡发展和民生改善事业中。他扎根乡土,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在人大代表与乡村建设者的双重岗位上,留下了一串坚实而闪光的履职足迹。

息烽县人大代表吴亮富
心系安全畅通,筑牢民生“防护网”
道路交通安全,始终是吴亮富走访调研时最牵挂的民生问题。在联系选民过程中,他发现鹿窝镇多个村寨的道路存在安全隐患,陡坡缺乏防护栏、路基坍塌、落石风险时刻威胁群众出行。这些问题,成了他心头沉甸甸的惦念。
经过细致摸排与系统梳理,吴亮富在息烽县第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鹿窝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处置的建议》。该建议精准指出了西安村、大石头村等多处危险路段的具体问题,数据详实、诉求清晰,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吴亮富(右)走访选民,收集社情民意
这份建议得到了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组织实地勘查、协调项目与资金,一系列整治工程陆续实施:偏坡加固、防护栏安装、路面修复……昔日险象环生的路段逐渐旧貌换新颜。此外,他提出的《关于鹿窝镇马屯村道路提质改造的建议》也在稳步推进。吴亮富以一份建议破解了民生难题,为乡亲铺就了平安路,织密了生命“防护网”。
聚焦发展瓶颈,破解民生“加油难”
地处息烽西北部的鹿窝镇,距离县城近50公里,镇域内没有一座加油站,这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农机用油,还是日益增长的私家车、摩托车用油,群众都不得不往返到数十公里外的乡镇,耗时耗力又增加成本,严重制约了经济活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吴亮富联合鹿窝镇代表团的其他代表,在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建设鹿窝镇加油站的建议》。他详细阐述了鹿窝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与用油需求,并指出该项目早在2019年就已立项却迟迟未动工的现状,强烈呼吁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这一建议精准击中乡村发展痛点,促使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响应。承办单位主动向上协调,全力推进审批流程。目前,加油站项目已完成商务系统审批,环评等手续正在加快推进。这座加油站的建成,将彻底终结鹿窝镇无加油站的历史,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降低运营成本,为当地发展注入新动力。吴亮富凭借前瞻的视野和务实的举措,成功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民生与发展双重难题。
深耕乡村沃土,探索振兴“新路径”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大代表,吴亮富的履职从未脱离乡村建设的主战场。他不仅是民意的倾听者,更是积极的行动派和实践者。
在田间地头,他是矛盾化解的“协调员”。大石头村田竹坪组计划修建机耕道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但土地协调成了“拦路虎”。吴亮富主动介入,凭借深厚的乡情和群众的信任,挨家挨户耐心沟通、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土地协调事宜,保障了惠农工程顺利推进,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文化传承中,他是民族记忆的“守护者”。田竹坪组为苗族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吴亮富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精心策划举办苗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等传统活动,动员群众参与,展示歌舞、服饰、饮食等特色文化,不仅有效传承和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更丰富了乡亲精神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凝聚力。

大石头苗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
在产业振兴前沿,他是敢为人先的“开拓者”。2025年,面对贵州蓬勃兴起的文旅热潮,吴亮富敏锐捕捉发展机遇。他率先在田竹坪组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带领村民清扫环境、装点庭院,提升村寨整体风貌。他敢想敢为,率先将自家闲置农房改造为旅居房,开创“农房旅居”新模式,出租给来自重庆、四川等地的避暑游客,提供原生态的住宿体验。自2025年8月运营以来,已成功接待多批游客,为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他的示范效应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点燃了大石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愿景。

吴亮富(前排左二)与游客一同欣赏芦笙
从务工游子到家乡建设“排头兵”,从普通群众到恪尽职守的人大代表,吴亮富实现了身份与心灵的双重升华。他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办法。在他的推动下,隐患路变身平安道,加油站从蓝图迈向现实,土地在协调中焕发生机,农房在创新中实现价值,文化活动凝聚起乡愁与自信……吴亮富以“双岗建功”的生动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基层人大代表情系民生、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服务大局的动人风采。他的履职故事,正在鹿窝镇的青山绿水间,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撰稿人:曾艳)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7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