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621号建议的答复
王小芳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建议(第62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进及政策奖励
(一)推进学科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近年来,我省多个高校把知识产权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贵州商学院增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建成我省高校首个知识产权研究院,将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贵阳学院新增我省首个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将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协同培养。贵州大学法学院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共建“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
(二)引进人才并提供绿卡服务。依托贵州人才博览会,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领域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截至2025年4月,全省共引聘76人进入13家知识产权企事业单位。实施省级“优才卡”、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符合条件人才凭卡可享受医疗服务、子女入学、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
(三)建立健全职称评价制度。出台《贵州省经济系列知识产权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打通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通道。印发《贵州省职称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实施办法》,对我省引进和培养、作出突出业绩和贡献的包含知识产权领域在内的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问出身、不拘一格,提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服务。
二、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建设,健全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机制
(一)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网点站点布局。建成贵州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办公、办事一站式服务。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已完成选址和产业遴选。仁怀市白酒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申报材料正在加紧准备。组织4家单位新申报、3家单位续期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025年资助1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30万元,累计资助12家440万元。全省现有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1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5家(其中新获批筹建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0家、维权援助工作站115家,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服务体系进一步织密织细。
(二)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惠企行动。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2025年贵州省“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方案》,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整合知识产权各类服务资源,从专利转化运用、商标品牌培育、地理标志兴农富农、政银企对接、风险预警预测、维权援助等方面,切实帮助创新主体办实事、解难题。支持13个(含1个省级、3个重点领域、9个市级项目)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390万元,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效能和精准性进一步增强。
(三)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法律屏障。指导贵州省律师协会设立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白酒产业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研讨会”“贵州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沙龙”等活动,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贵州省律师行业创建“1+2+3”模式(筑牢法治护航知识产权“一条主线”,聚焦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律师队伍和加大对知识产权专业发展引导“两个核心”,用好参与重大项目、推进专项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宣传“三个抓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不断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服务需求。2024年以来,全省律师共参与1143件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代理、157件涉知识产权非诉讼法律事务。
(四)发挥公证服务优势。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司法厅挂牌成立“贵州省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由省知识产权专家库及省外专业顾问单位共同为知识产权公证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保障。印发《关于公证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八项措施》,为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等提供公证服务。制定《贵州省公证办理提速清单》,明确知识产权证明事项公证服务时限。
(五)持续开展维权保护工作。依托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贵州法律服务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三个平台,为企业免费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仲裁、人民调解作用,推动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多元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涉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复议案件8件、知识产权仲裁案件3件,知识产权调解案件233件,调解成功率80.25%。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能力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仁怀市筹建白酒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完善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
感谢您对我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主动公开)
(联系人:洪悦;联系电话:1363907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