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13号建议的答复
顾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全省全民健身器材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近年来,省体育局从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开展赛事活动等方面推动乡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省体育局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贵州省“十四五”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整体解决方案》《贵州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建设。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全民健身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布局健身圈,加快“扩容”速度,在全省乡镇、行政村建成“家门口的运动场”,农体工程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坚持“提质”行动,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打造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场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省体育场地数量126022个,场地面积10279.91万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6平方米。全省“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市州建设农体工程器材补充维护更新项目270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场地项目148个、健身步道1002公里、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乡镇街道项目75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示范项目80个、社区健身路径或3人制篮球场项目1700个、213个足球场地、社区智能驿站30个、百姓室外健身房10个、智慧体育场馆169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32个。三是积极推动公共场馆和学校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十四五”期间,争取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2.802亿元,累计补助555个场馆,用于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开展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所需支出。统筹协调省内免费低收费开放场馆,下发省级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共计1920万元,累计支持全省170余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让公共体育设施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与省教育厅印发《贵州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试行)》,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场地开放提出具体要求,为我省学校体育场地有序开放提供政策保障,“十四五”期间,省体育局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
二、关于加强赛事活动支持的建议
近年来,省体育局推动构建以省运会群众赛事活动、新年迎新登高、“贵州动起来”红红火火过大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月)主题活动为龙头,各级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社区运动会、农民丰收节、乡村趣味运动会、篮球、体育舞蹈、广场舞、山地户外品牌赛事、老年体育健身赛事等各项目群众性赛事活动融合开展,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省、市(州)、县(市、区)三级联动、线上线下互补、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群众喜爱的品牌活动,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满足群众多元化参赛需求。2021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1240场次,2022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778场,2023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2400场,2024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2900场。“村超”“村BA”火爆出圈,成为贵州的一张名片,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活力四射,坚持农民唱主角的“村BA”“村超”群众性文体活动被写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借助赛事带来的巨大流量,以赛事为依托,坚持“以赛扶产、以赛助旅、以赛彰文、以赛促销”,把流量优势与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等优势相互结合,推动群众体育赛事与特色农业、文创产品、乡村旅游、促进消费、招商引资等深度融合,成为“体育打头、文化助阵、经济唱戏”的乡村振兴和县域超能经济发展新引擎。
下一步,省体育局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构建以山地户外运动自主品牌赛事为主的赛事体系,支持、引导全省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及自主IP赛事活动,持续打造“村BA”“村超”“村马”等“村字号”品牌赛事,办好社区运动会、乡村运动会、乡村“三大球”活动、贵阳马拉松、六盘水马拉松、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等群众赛事,围绕“黄小西吃晚饭”重点景区景点,打造“赛动黔景”标志性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服务供给,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
贵州省体育局
2025年6月30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王坤;联系电话:0851-8682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