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大数据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6号建议的答复
张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引进风投人才、风投先进方法助力贵州大数据及产业一飞冲天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数据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情况
支持贵州省级层面设立了“四化”及生态环保 新动能基金,服务重大产业招引,支持发展前景较好的上升期企业,发挥基金保障作用,其中新型工业化基金重点支持领域包含大数据方向,主要采用股权投资支持企业发展。同时,2021年新型工业化基金与贵阳市共同设立贵州省创新赋能大数据基金,聚焦战略性、引领性企业和项目,投向高成长性、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数字领域企业,截至目前基金已投资项目达40余个,覆盖了大数据旅游、大数据安全、大数据金融、软件服务、芯片制造等行业细分领域,部分投资企业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头部企业,拥有较高行业知名度。
二、多措并举引进培养服务人才
(一)依托“人博会”平台招揽人才。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持续举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帮助支持全省各级企事业单位引才。今年4月26日至27日,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顺利举办,通过对接邀约大数据领域企事业单位参与人博会系列引才活动,在人博会线上平台设置“大数据及算力保障基地相关产业”引才专区,共收集发布该领域128家用人单位,引才需求岗位488个、需求人才4400余人。
(二)落实“蓄水池”政策吸引人才。2024年12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贵州科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印发《贵州省重点产业人才“蓄水池”管理办法》(黔委人领发〔2024〕2号),鼓励急需紧缺人才带编全身心进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季度,以省委人才办名义正式下发蓄水池引才需求信息采集通知,指导贵州科学院积极开展“蓄水池”岗位需求征集。积极支持“贵州大数据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为该基地在黔2025届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开展“蓄水池”政策宣介,吸引人才留黔工作。
(三)完善体制机制培育人才。一是聚焦贯彻落实人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人社部发〔2024〕37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直各有关部门研提了我省贯彻落实措施,印发《贵州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任务清单》,协同多部门着力抓好我省数字人才培育工作,为推动我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印发《贵州省就业培训联盟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大数据、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构建就业培训联盟,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培养相关产业技术工人,其中:2024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75万人次,2025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标计划为60万人次。三是围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拟于今年6月底前,举办“2025年贵州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2025年贵州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行业应用高级研修班”“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省级高研班”,培养培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薪酬改革激励人才。严格落实《关于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黔人社通〔2020〕159号)和《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关于落实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绩效奖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通〔2021〕190号)关于保障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兼职、创新创业待遇和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绩效奖励、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单列管理相关规定,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积极为我省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五)用心用情服务人才。一是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发挥好“人才专员”作用,做好人才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二是持续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做好来黔专家后勤保障服务,开展数据领域专家座谈会,悉心听取专家意见,持续跟踪专家咨询活动落地情况,推动专家与企业持续深化合作。三是创新数据领域人才职称评定体系,积极协调省人社厅,制定专门针对数据领域人才特点的职称评定体系,更加注重实操实绩。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数字人才引育留用、优化体制机制、做好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是探索建立大数据就业培训联盟。为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不匹配问题,拟于2026年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建立基地、院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行业协会等为一体的大数据就业培训联盟,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形成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的合作育人就业模式,帮助用工需求大的企业培养实践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实用型人才。二是持续办好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省科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及行业协会,举办好数字经济人才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数智技术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三是加强与各部门协调联动,认真用好各项人才制度成果、政策福利、平台载体,做好人才服务保障,激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
2025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