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任家寨村:冷门野果种出山间奇迹
李文峰(右)正在查看八月瓜长势。
在石阡县城往北20公里外的任家寨村,当地人有句俗语:“打八月瓜了。”意思是,一件事做失败了。可当我见到村支书李文峰时,他恰好正在为八月瓜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忙得脚不沾地,八月瓜在他眼里已经不是“失败”的代名词,而是打开乡村财富大门的钥匙。
说起来有趣的是,4年前,李文峰决定种八月瓜的时候,还真的被这句俗语困扰过。不仅是因为这句流传多年的俗语寓意不好,他更担心在这种冷门野果上孤注一掷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失败,万一还是不能一炮打响,那经历过几次失败的任家寨村就真的“打八月瓜了”。
从2012年到2015年,任家寨村尝试过不少产业,但最终都没有成功。李文峰冷静下来总结经验,寻找新的灵感。
此时,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已席卷全省各地,石阡县的各个乡镇和村寨都得到了相应的调整意见,任家寨村的建议品种则是黄桃。但这一次,李文峰却迟迟没有行动。村里的几位种植大户一直不见动静,按捺不住找到李文峰,直截了当地问道:“这黄桃你要种不种?你不种我们自己种了!”李文峰似乎内心毫无波澜,也不做任何解释,只回了一句:“你们种嘛,我再想想。”
人们开始陆续种起了黄桃,而李文峰却以个人名义流转了50亩土地,什么也不干,就让土地这么空着。没人知道李文峰到底在盘算什么,就连李文峰自己也陷入迷茫中: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搞那些随大流的产业,但任家寨村到底要做点什么呢?
到了农历八月,集市上越发热闹起来,瓜果鲜蔬纷纷登场,在背篓里或扁担里发出诱人的光泽。在那些寻常果蔬的中间,有一样是在外界并不常见的东西。这是一种水果,形状有点像短茄子,表皮却是褐色,有不少已经裂开一条缝,露出里面半透明、粘稠的果肉。这是李文峰从小就爱吃的野果,当地人称之为八月瓜,顾名思义,就是农历八月才会成熟的瓜。
几乎每一个任家寨的人小时候都在山上摘过八月瓜。夏末秋初,热气未褪,放牛的娃儿把牛赶上山坡,随便往哪棵树上一拴,就能自由自在地在山里撒欢儿了。李文峰专门找缠着藤蔓的老树,顺着藤蔓就能摸到八月瓜。顺着裂开的口子掰开,里面的果肉和一粒粒黑色的籽紧密地粘在一起,心急的小孩才没有耐心吐籽,把果肉连同黑籽一起囫囵塞进嘴里,“咔嚓咔嚓”嚼碎黑籽,就着香甜的果汁一起下肚。这大概是李文峰童年时期最香甜的回忆之一。
从放牛娃到村支书,李文峰在任家寨村度过了几十年,每一年都能在集市上见到有老人背着一竹篓八月瓜来售卖。这些都是野果,满山都是,老人们只需付出劳动成本,就能收获纯利润。
“能不能试试种八月瓜?”正为发展产业而焦虑的李文峰灵光一现。他开始四处搜罗贵州乃至全国的相关信息,发现这种野果在近两年来已经有人工培育,但全国加起来种植面积都不足8万亩,主要分布在四川雅安市和贵州修文县等地。李文峰感到兴奋。2016年,他联系上了修文的种植户,从下苗、施肥,到开花、结果,几乎观摩了八月瓜的每一个生长环节。确认这种水果种植难度不高、收益不低之后,李文峰那50亩土地终于派上用场了。
把野果当作精品水果种植,这种做法足以让村民们感到费解。李文峰也不强求大家与他步调一致,而是在那50亩土地上做起了实验。到了2018年,绿野康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李文峰在村里牵头成立了一个“互助队”,包括村委会主任在内的几位种植户抱团互助,将八月瓜的种植扩大到了150亩。“这样分散起管理太麻烦了,不如全都入股进合作社,有了成果大家分。”有人提议,这个建议得到大多数人赞同。随着八月瓜长势越来越好,也有更多人加入到合作社中,种植面积扩大到近500余亩。
当初,李文峰在土地上种下大量八月瓜果苗时,他心里还有些不踏实:“八月瓜保存时间短,口味也不见得人人都喜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销售问题?”
种下的果苗还要等一年才会挂果,但李文峰的脑子里已经在规划销售的事了。他想从果肉加工方面入手研究,索性从雅安市买来500公斤八月瓜,打算一次性把加工的问题研究个透。那段时间里,李文峰大概闻到八月瓜的味道都会有点想吐。他几乎每天都在吃这个小时候钟爱的水果,一边吃脑子里一边不停地运转。“籽太多,又不容易吐籽,要想个办法把它分离出来。”“果皮和籽都丢掉,是不是太浪费了?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用处?”
这些问题在李文峰的大脑里盘旋,催促着他尽快找到答案。李文峰四处考察,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八月瓜的果皮可作为一味中药,而籽能提取精油。发现了八月瓜身上的“宝贝”后,李文峰迅速决定:一定要做八月瓜深加工!
2018年,李文峰筹集资金建起了加工厂,当年,合作社的收益就已突破100万元,此后更是连年上涨。而种植八月瓜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在整个大沙坝乡都有广泛种植。这种外界少有人见过的冷门野果,不仅成了人工培育的水果品种,还在工厂里化身新产品,走上了另一个更高端的领域。
在任家寨村的八月瓜加工厂里,我算是开了眼界。像绿茶一样用袋子装着的,是八月瓜瓜皮做的保健茶;陈列在展厅中间小展台上的小物件,竟是用八月瓜籽提炼精油做成的口红,口红旁还放着手工皂!穿着职业装的女接待人员,熟练地从展厅的冰箱里取出几个小罐子,拧开盖子,连同一支勺子递到我手上,说:“您先尝一尝,这是八月瓜果泥,纯天然无添加,像冰淇淋一样。”我看见那个袖珍的小瓶子里,乳白色的果泥被冻成了冰碴子,里面没有一粒黑籽。
看来,李文峰实现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是用离心分离出的籽,冰冻保存能保鲜更久,这样就不用等到农历八月才能吃到八月瓜了!”李文峰一边细细地品着这甜美的果实,一边仍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
现在,“打八月瓜”在任家寨村不再是“失败”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