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顾成:明朝贵州建省的关键人物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顾成雕像。采访单位供图


《黔记》卷三十五记载顾成。采访单位供图


拨开650年前的历史尘埃,当45岁的顾成奉朱元璋之令调守贵州卫时,大概他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往后的人生将与这片土地结下近40载的生死羁绊。

顾成,字景绍,生于元至顺元年(1330),祖籍湖南湘潭,自幼体魄强健,武艺精湛。元末乱世,他投身于张士诚麾下。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挥师江南与元军激战,顾成毅然改投朱元璋部,开启了其传奇的军旅生涯。

跟随朱元璋后,顾成在攻克镇江的战役中挣脱绳索跳水逃生,其英勇之举令人惊叹;在汴梁护驾时,他更是以背扛龙舟脱困的英勇表现,成为明军中的励志榜样,深受朱元璋赏识。明洪武八年(1375),顾成被调任贵州,担任贵州卫指挥佥事。

彼时贵州尚未建省,苗疆地区土司割据,局势动荡。顾成屡次出兵征讨,俘获斩杀众多叛军,令诸部族畏服,因其凌厉的作风被誉为“顾老虎”。《明史·列传第三十二》记载:“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

在贵州期间,顾成以军事屯垦奠定行政基础,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这种凌厉的作风背后,实则是朱元璋“以军事促行政”的深远谋划——通过卫所屯田控制交通要道,为未来贵州建省铺设坚实的基础。

洪武十四年(1381),为平定云南,朱元璋派遣颍川侯傅友德率领30万大军直捣滇黔,顾成被任命为征南先锋,首战即攻克普定(今安顺)。作为通往云南的交通咽喉,普定(今安顺)地理位置显要。

攻下普定(今安顺)第二年,明朝在此设立普定卫,任命顾成为首任指挥使。此后10年间,顾成一直镇守普定(今安顺),维护了安顺的繁荣稳定。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贵州省红学会会长丁武光在《安顺城记》中写道,“可以说,安顺是顾成入黔后整个顾氏家族兴旺发达的大本营,也是其后辈子孙走出贵州、星散南北的起源地。”

如今,走进安顺市区顾府街,这条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与情感的老街,依然热闹非凡。据史料记载,顾府街因顾成曾居住于此而得名,历经变迁,最终在21世纪初恢复原名。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载:“顾府街,由东大街南通太和路,东通碧漾湾,西通蒋衙街,相传明初都指挥使顾成曾住此街,因而得名。”

此外,在安顺市九溪附近的村寨里,仍有大量顾氏后裔居住。顾成还主持修建了圆通寺、崇真寺、总管庙、马王庙等寺院道观,对安顺的建城发展贡献卓越。

明建文元年(1399),因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引发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此时已70高龄的顾成被封为左军都督,与长兴侯耿炳文率兵抵御燕王,最终在真定一战兵败被俘。然而,朱棣却亲自为其松绑,并委以重任,将其送往北平(今北京)协助朱高炽守城,而顾成的家人也因此惨遭建文帝杀害。

朱棣即位后,论功行赏,赐顾成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后军都督府右都督之职,并封其为镇远侯,年俸一千五百石,颁赐铁券世袭,仍命其镇守贵州。

此后,年逾80的顾成再次出征,平定了思州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的叛乱,以及播州、都匀一带的蛮族叛乱,威震南中,为当地百姓的安宁保驾护航。

随着田氏两大土司权力的废除,贵州建省的道路得以铺平。明永乐十一年(1413),明廷作出重要决策,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

而顾成,仿佛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在贵州建省的次年1414年病逝。朱棣追封其为夏国公,谥号“武毅”。作为当时贵州最高的军事首脑,顾成在贵州建省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并在明朝历史和贵州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